《望洞庭》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望洞庭》教学设计精编.docx

《望洞庭》教学设计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望洞庭》教学设计《望洞庭》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望洞庭》教学设计1一、础性诊断与矫治1、复习背诵《独坐敬亭山》。2、介绍作者:刘禹锡。3、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⑴自渎全诗,初步体会全诗意境。⑵图文对照,理解词义。⑶反复诵读,理解诗意。⑷领会作者思想感情。⑸熟读成诵。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1、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学古诗。2、学后小组交流体会。3、群众交流:⑴抓住“湖光”、“秋月”、“镜未磨”想象夜晚洞庭湖优美的意境。⑵抓住“白银盘”、“青螺”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和描述的形象。⑶朗读,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三、发展性练习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四、拓展延伸1、群众背诵两首古诗。2、课后搜集描述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望洞庭》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感受洞庭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图片和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笔下一泻千里的庐山瀑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苏轼眼中无论晴雨,依旧美丽动人的杭州西湖……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至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的美诗佳句。今天就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湖南的洞庭湖去看看。(板书“望洞庭”,指导书写“庭”)2读诗要先学会读题,你从题目了解了一些这首诗的什么信息?(“望”:远远地看)3、简单介绍作者和洞庭湖二、读准全诗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师生共评)3、古诗啊光读正确了还不够,还要读出它特有的节奏和味道。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4、指名读,标停顿。5、有节奏地齐读。6、哇!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可是,徐老师并不满足于此,我还想走进古诗好好地享受一番,你们想吗?三、诗中寻画1、同学们,借助下面的注释和课文中的插图,你能读出自己初步的感受吗?试试看。2、谁来说说这首诗带给你的初步感受啊?(宁静、美、和谐……)3、小组合作:都说诗中有画,你能够在诗中读出画面吗?请你们再读一读,看看我们能在诗中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诗中寻画)4、交流:“我从……这句诗中,看到了……的画面。”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a.“和”:和谐,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镜未磨”:未经打磨的'铜镜。b.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洞庭湖湖面朦胧之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a.连用两个比喻,将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将君山比喻成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b.诗意: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让生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5、秋夜的皎皎明月映照在澄澈的湖面上,澄澈的湖面反衬着娇娇明月,水天一色,玉宇无尘,而更加清澈、宁静、和谐的是人的内心。被放逐的诗人远离了“紫陌红尘”,却亲近了高旷清超,明月和清风陶冶着他的襟怀的气度,艰难困苦淬炼着他的境界与品格。怪不得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贬之后,内心依旧能如这水天一色的洞庭湖一般宁静和谐。6、配乐朗读四、吟诵古诗(时间允许)1、孩子们,你们那投入认真的模样,那字正腔圆的朗读声配上这柔美的音乐,真是一派和谐的景象,真让人陶醉。2、那你们想听听古人是怎么读这首古诗的吗?3、师简单介绍吟诵的方法(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平低仄高,二四六位置上,平声字要拖长)4、师带读,师生共吟《望洞庭》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难点:对“两相和”、“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板书“洞庭湖”:你们领略过它的美景吗?2、让我们来游览一番(播放课件)。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欣赏“月夜图”时,请学生尝试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风清月朗……二、学习古诗(一)知作者1、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