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策划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年(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策划书.doc

2011年(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策划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年(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策划书主办单位:共青团襄樊学院委员会承办单位:襄樊学院文学院分团委襄樊学院草庐文学社2011年3月2011年(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一、宗旨与目的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旨在激发语文教师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丰富语文教师的精神境界,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水平,促进其成为知识型教师,实现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达到为语文教学服务,推进语文课程改革,进而带动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之目的。为鼓励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中文教育系(文学院)在校大学生夯实语文基本功,提高语文素养和就业优势。望各位同学积极参与,展现自身魅力。二、组织单位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天仁报业集团语文学习报社组织单位:共青团襄樊学院委员会承办单位:襄樊学院文学院分团委襄樊学院草庐文学社三、参赛对象襄樊学院全体在校学生本竞赛提倡“重在参与”精神,坚持自愿报名参赛原则。四、竞赛规则此次竞赛分为初中组与高中组,各位参赛人员可以自行选择参加组别1.赛场设置初、决赛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赛区,竞赛活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的统一部署下,由参赛的市(地、州、盟)组织进行。各市(地、州、盟)在各县(市、区、旗)设赛点。各赛点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分赛点,方便教师就近参加竞赛。所有赛点的标准赛场参赛教师必须为30人,非标准赛场参赛教师必须少于30人。凡超过30人为一赛场的,视为违反赛纪。2.初赛评卷初赛评卷工作由经全国竞赛组委会授权成立的各地区竞赛办公室组织进行。参加初赛的市(地、州、盟)有初赛的评卷权,各下设赛点和分赛点只能按统一要求组织初赛,无初赛评卷权。初赛评卷工作须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集中进行,成绩须在一周内评出并向参赛学校和参赛教师公布。3.决赛安排决赛由全国竞赛组委会统一组织,由各地竞赛办公室统一实施,在全国统一时间进行决赛。4.决赛评卷决赛评卷由全国竞赛组委会统一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评卷,以确保决赛成绩的权威性。决赛评卷工作须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集中进行,成绩须在两周内评出并将全部获奖名单报至全国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同时及时通知各参赛学校和参赛教师。5.初、决赛成绩查询初赛成绩可在各地、市级竞赛组织机构查询。赛后各地竞赛组织机构须将成绩公布至各参赛学校。决赛成绩教师可在赛后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织机构查询。五、比赛时间:全国统一初赛时间:2011年4月24日(周日)9:00-11:30;全国统一决赛时间:2011年5月29日(周日)9:00-11:30。六、评奖方式(一)评奖方式:获奖比例为初赛参赛人数的20%,一、二、三等奖的比例为2:3:5。另外,初赛参加百人以上的地区,成绩突出的参赛者有获得“读书百杰奖”的资格。(二)奖励种类:1.参赛教师奖①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百杰奖②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一、二、三等奖2.组织奖①“全国优秀组织单位奖”,奖励竞赛组织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各地中语会或教研部门。②“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个人优秀组织奖”,奖励竞赛组织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七、报名截止日期:2011年3月31日每位参赛人员需交10元的参赛费(10元为初、决赛赛卷命制、寄送和颁奖费用,须在报名时上缴全国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八、活动联系人陆春雪:698318彭方晓:697735李昱娴:697637九、活动宣传1.宣传版、宣传海报2.QQ群、飞信群3.班级宣传草庐文学社2011年3月附:赛题命制的要点及范围本届竞赛的初、决赛赛卷均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拟制赛题初稿,由全国竞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审订。(一)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能识记文学、文化知识,掌握语言表达技能。1.识记(1)识记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具体内容可参照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知识手册》(2007年7月第3版)。(2)默写常见的古诗文(仅限现有版本中学语文教材)2.表达应用(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3)正确运用修辞方法(含: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4)压缩语段,语言表达得体,仿用句式等(二)阅读1.古代诗文(1)理解①理解常见实词(仅限高考考查到的180个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虚词(仅限高考考查到的18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及用法③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①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现代文包括:对现有版本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