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docx
上传人:婀娜****aj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2.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当前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出现偏差。目前,很多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是下设于学生管理部门的,很多工作是由学生管理部门分管和领导的,所以出现了完全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把二者的概念混淆,而且在高校里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基本都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多是简单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没有凸显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独特的学科性和实践主体性[1]。还有一些高校把心理咨询或心理干预工作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任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身上,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停留在补救性目标层次上,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目标,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2]。2.师资人员多元,专业素养较低。目前,高等学校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有心理学方面的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等。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配置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较为普遍,配备多元,结构复杂,而且兼职人员相对较多,专职人员缺乏。屈正良等人调查我国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师生比约为1:1985,即平均每个专职教师要面对1万多名学生[3]。二是缺乏具有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多是由其他专业背景的人员转型而来的,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少专业资质,进而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3.课程教学随意,忽视学生体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以公共课形式开设,课时少,覆盖面窄;任课教师多为非专业教师;课程内容设置随意,缺少针对性,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切身感受,而且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4.机构机制不完善,运行效果不理想。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大多隶属于学校学生工作部(处),同时,仍然存在一部分高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学校的教育与咨询工作机制不完善,责任和分工不明确,工作经费、专用的团体训练室以及团体辅导和培训设备得不到有效保障,工作内容和形式多是走过场,覆盖面窄,缺乏针对性,以上种种原因,造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方法和途径。经过多年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总结得出,只有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和系统化,才能提高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1.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当前高校里几乎都是“9后”大学生,他们早早接触到了网络,熟悉网络操作,能够灵活运用网络,所以很多人也依赖网络。他们的上网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表明,截至到2013年7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人,网民中年轻和高学历群体所占比例最高,但手机网民数量大幅上升,达到4.64亿,手机是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在当前网络普及和发达的前提下,网络也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平台。大学生在心理上已经完全接受这种学习的模式,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及时运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2.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扩展了宣传和教育覆盖面。传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主要依赖于发放心理健康图书资料、印发宣传纸质材料和开展心理咨询,利用广播站、电视台、校刊校报、橱窗、宣传板等媒体,这些宣传方式会受到时间、空间和成本的限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是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它是新形势下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4]。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和博客等网络载体具有覆盖面大,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特点,扩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阵地和覆盖面。3.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发挥学生自主预防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每一个学生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真正主体,因此,自我调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电子刊物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面向全体学生推行,以方便、快捷的形式使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并学会有效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达到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作用。4.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遵循不同时代、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不同性别大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