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雨点儿》教案《雨点儿》教案(汇编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点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雨点儿》教案1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小朋友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雨)2、大家都知道是雨,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大雨、小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3、师: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玩过雨,蒙蒙细雨中,伸出小手接一接凉丝丝的雨点,张开嘴巴尝尝甜甜的雨丝,再看看小花小草上鲜活的水珠儿,那真是一件有趣的事。今天,洪老师把雨点儿请到了我们的教室,(出示多媒体课件雨点儿)谁来亲切地跟雨点打声招呼?一起亲切地叫一声雨点儿(指导读准轻声、儿化。)二、初读课文1、雨点儿还为我们带来了他自己的故事想听吗?(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朗诵课文)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2、这个故事就在课文第12课,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3、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三、看多媒体课件,学习课文。1、第一节:〈1〉出示第一节,自由朗读,问:“你读后知道了什么?”〈2〉理解词语“数不清”,问课文里说什么数不清?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数不清?出示词语“飘落”,请学生演示纸片、树叶、橡皮等落下的情景,问“那些东西可跟飘落做朋友?”出示句式:﹍﹍﹍﹍从﹍﹍﹍﹍﹍飘落下来。〈3〉指导朗读第一节。〈4〉齐读第一节。2、第二、三、四节〈1〉(播放多媒体图2)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这时,半空中,一个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悄悄话来,让我们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2〉你听懂他们的谈话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3〉导读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指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的意思。〈4〉分组读对话,指导读好疑问语气。分角色扮演大雨点,小雨点。3、第五节〈1〉问:“小雨点,你们去了哪里?”〈2〉指名说说有花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配乐播放多媒体课件)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导读好“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一句。〈3〉问:“大雨点,你们去了哪里在?”那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配乐播放多媒体课件:荒地—有花有草)出示句式﹍﹍﹍﹍从﹍﹍﹍﹍﹍。指导读好“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4〉为什么光秃秃的土坡会变得这么美?请听歌曲《小雨沙沙》。理解雨水跟植物生长的关系。4、(看图三、图四)想象: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你喜欢雨点儿吗?为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话。〉四、总结:雨水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很重要,大地上万物生长都离不开他们。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五、作业设计:以后请小朋友做个有心人,观察不同季节不同程度的雨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不同变化。《雨点儿》教案2【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朗读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小朋友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雨)2、大家都知道是雨,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大雨、小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题并注音:12、雨点儿)谁来试着读读课题?(指导读准轻声、儿化。)二、初读课文1、这篇课文究竟讲了雨点儿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想想每句话的意思。2、指名将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帮助正音纠错。三、看多媒体课件,学习课文1、第一节:(播放多媒体图一)图上画的是什么?这摸多可爱的小雨点,李老师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咱们一起来数数好吗?一,二,三……你们数不清了吗?原来是数不清.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数不清的?练习用“数不清”说话。2、第二、三、四节:⑴(播放多媒体图2)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这时,半空中,一个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悄悄话来,让我们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放录音⑵大雨点儿要去哪儿?小雨点儿要去哪儿?(板画:有花有草的地方,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⑶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大雨点和小雨点分别是怎么问的,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指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⑷分组读对话,指导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