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做个知识广博的教师——2013年国培计划学习体会通过这段时间国培计划的学习,我更新了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树立了现代教育思想,优化了知识结构,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职业道德。专家们的报告或高屋建瓴,理论深奥;或语言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令人捧腹大笑;或深入浅出,紧扣主题,层次清晰,呈现给我们的既有生动的案例,又有丰富的思想;既有多年的积累,又有即兴的急智发挥,使我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更正确的理解,对教师感情世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听了他们的报告,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武琼老师的《谈青年教师成长》的报告,给我印象极为深刻,其中她告诫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多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我记忆犹新。下面就这一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点滴体会。1、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2009版)中说:“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P7-8)“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p416)所以教师要多读书,有了丰富的知识积淀,教师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具有源头活水。的确,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应该有所跋涉,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纵要深,像丁字形;横要宽,如宝塔状;纵横结合,双向并建,储学积宝。这样才有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讲起课来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吐语不凡,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的陶醉。它能让学生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何况教师教学本身还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的刻苦钻研,精心的设计,这样每一次在三尺讲台上的“演出”,才能够将自己的点点滴滴传递给学生,才能够使学生认为每一次上课是一种学习和享受。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学习方面做好榜样,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精深的专业造诣,必须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所以教师必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但还应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和研究学生,探索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实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教师应掌握的知识首先教师应掌握教学的基本功。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它涉及到备课、上课的艺术等。我们长丰县第七届教师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的一项内容就是:“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一画”,目的就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其次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叶澜教授认为:“与非教师的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相比,教师掌握专业知识有特殊的专业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这不仅是因为不能把不准确和错误的东西教给学生,还因为只有在对知识和技能准确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教师才可能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状态,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不要把知识讲错、习题做错上。最后教师还要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知识靠积淀。知识不是一朝一夕突击来的,更不能搞投机取巧。为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的同时,自己应该热爱学习。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来看书学习,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样才会有不断的“活水”给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应当静下心来,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书,仔细体会其中的甘甜,以求内化。一个人一生,可以说是学习的一生。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教育学习的观点,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作为现代教师,只有勤奋广泛地学习,才能建立既精深又广博的知识。3、教师广博的知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面对这一要求,教师系统地补充一些课程固然重要,但我们认为,结合教学实际,教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知识更能解决教学之急需。应对当今知识的急剧膨胀,教师可能会一时对某个问题了解、掌握得不如学生。泰然处之实不可取,博学多识当为上策。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尽管对新课程理念有了很高的认同感,但面对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上常觉得有些捉襟见肘,表现为讲解教材内容时平淡无奇,语言苍白,甚至于有的教师使用新教材仍沿用旧的讲法,等等。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知识的匮乏,由此导致教师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