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君主论》读书笔记.docx

《君主论》读书笔记.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君主论》读书笔记《君主论》读书笔记精品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君主论》读书笔记精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君主论》读书笔记精品1记得很小的时候,在爸爸给我买的4本一套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第一次认识了马基雅维利这个名字。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既被恩格斯称赞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又长期被人误解,蒙受恶名,甚至有人称他为“罪恶的导师”。我是一向对这种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感兴趣的,从韩非子、曹操到罗博斯庇尔、圣鞠斯特和拿破仑。这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人充满争议的原由是因为所谓彼时社会或者正统思想与其思想或作法的不兼容,而往往后世对他们的历史作用却持肯定看法,可以看出:这些人,总是出身在不合适宜的时代,被压制和不被理解。但他们的锋芒是掩饰不住的。他们的思想,既符合历史的大潮,又恰恰天才的预言出未来的历史走向。当然,我也无意为他们辩护,因为世界上没有十足完美的人。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宏观的历史中客观的评价其历史作用。马基雅维利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意大利四分五裂之际,以一个历史理论家的身份提出了政治学的现实内容。虽然他不是首创者,早他1900年前的雅典人色诺芬在他那本《居鲁士的教育》中,通过居鲁士的父王和其对话中就揭示了完美的君主应该知道如何完美的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作为这一理论的延伸,从《君主论》中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一章中马氏就以此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善是形式,是一般情况下的伪装。恶是实质,但这个恶,却是有别于道德伦理上的恶的。因为完美的君主行恶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就认为:道德是个人的善,而政治是大众的善。那么为了大众的利益,君主就必然舍弃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采取“恶”行确是相对的,也确是避免危害国家的一种特殊手段。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社会动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又能从《君主论》中学习到什么呢?马氏在文中告诉我们,现实中的人们和理想往往相反:骗子小偷背叛者充斥着)(整个社会。当传统的伦理道德已经不适用于现世的某种准则,那么我们有必要恪守传统的道德而拒绝面对残酷的现实吗?马基雅维利摇弋在道德和政治现实性之间,然而他却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因为他意识到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必须采取强权和高度的专制。这个愿望,在他生前没能实现,甚至死后两三百年之间意大利都处于分裂、受人奴役之中,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学说指导着后人的行动。他的后人并未从他的学说中受益许多,相反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之一普鲁士却将这一学说贯彻在德国统一的道路上(铁血政策,国家军队,以及联合容克地主),从而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马氏的思想从而得到了发扬广大。马基雅维利是一个悲情的人,他生不逢时且缺乏一个能认识到他才能的明主;虽然身故但是后世依旧对他毁多于赞,贬过于褒。可他的思想所散发的光辉却足以照明整个佛罗伦萨,即而照亮整个世界。《君主论》读书笔记精品2正如马基雅维利写的那样“凡是想要获得君主恩宠的人们,向来都是把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或者自以为君主最喜爱的东西作为献礼”,马基雅维利确实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对伟大人物事迹的知识在《君主论》一书中都奉献了出来。这本书从很多方面探讨了君主该如何保住自己的权利,如何治理国家,这么多方面中,我对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该成为一个怎样的君主,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很感兴趣,所以我想着重谈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慷慨的人还是吝啬的人?要我以前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太简单了,当然是慷慨的,仅就词性而言答案就不言而喻。但是看了马基雅维利的分析,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一个慷慨的君主慷的其实都是他人之慨,他自己又不会种田赚钱,用的`都是人民上缴的东西,他凭什么慷慨?而且慷慨如果拿捏不当的话就变成了奢侈,而到最后君主为了保持住自己慷慨的名声势必不得不横征暴敛,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样就会使人民怨恨这个君主,那么君主之位自然就坐不安稳了。隋炀帝“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因为他太慷慨了,人民实在受不了了,纷纷造反,慷慨的君主没逃过惨死的命运。马基雅维利说:“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话,对于吝啬之名就不应该有所介意”。如果说慷慨不能使我坐稳江山的话,那么吝啬之名又何妨?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残酷的人还是仁慈的人?一个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个仁慈的美名,可是在马基雅维利心中,残酷从某种角度来说才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于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说来,是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顺还,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对于马基雅维利的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他说对于有罪的人要严厉残酷的打击,这点本身没有错,姑息养奸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