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加工方法_高速切削.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8M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模具加工方法_高速切削.ppt

模具加工方法_高速切削.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网络功能正逐渐成为现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特征之一。诸如现代数控机床的远程故障诊断、远程状态监控、远程加工信息共享、远程操作(危险环境的加工)、远程培训等都是以网络功能为基础的。美国波音公司利用数字文件作为制造载体,首次利用网络功能实现了无图纸制造波音777新型客机。第二章模具工作零件的其它成形方法掌握冷挤压成形,了解热挤压成形、了解锌合金模具,知道超塑成形原理和应用,了解铍铜合金模具的工艺过程,了解铸造成形的工艺过程,了解合成树脂模具的制造。第一节挤压成形(2)敞开式冷挤压在挤压形腔毛坯外面不加模套。应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4.冷挤压的工艺准备(1)冷挤压设备的选择小型专用油压机压力:F=pA①工作部分L1段应与型腔设计尺寸一致,其精度比型腔精度高一级,Ra0.4~0.08。长度取型腔深度的1.1~1.3倍。端部圆角半径r不应小于0.2mm。1∶50的脱模斜度。②导向部分一般取D=1.5d;③过渡部分采用较大半径的圆弧平滑过渡,一般R≥5mm。2)模套(3)模坯准备模坯材料应具有低的硬度和高的塑性,型腔成形后其热处理变形应尽可能小。如: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10、20、20Cr、T10A3Cr2W8V,挤压前进行退火处理。模坯的形状尺寸应考虑模具的设计尺寸要求和工艺要求,防止开裂、翘曲。2.热挤压工艺近年来发展了超塑性制模技术,也就是以超塑性金属为型腔材料,在超塑性状态下将工艺凸模压入坯料内部,以实现成型加工模具型腔的工艺方法。材料不会因大的塑性变形而断裂和硬化,是制造复杂形状模具型腔的有效方法。所谓超塑性是指某些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特别好的塑性。其伸长率可达100%~2000%,这种现象称之为超塑性。凡是伸长率能超过100%的材料,均称为超塑性材料。目前,用于模具制造的超塑性金属主要是近年研制的钢,如10Ni3MnCuAl钢,简称PMS钢。1.超塑成形原理和应用2.超塑性合金ZnAl22的性能(1)超塑性处理工艺(2)强化处理工艺3.超塑性成形工艺(1)坯料准备形腔的坯料尺寸可按体积不变原理,根据形腔的结构尺寸进行计算。(2)工艺凸模1)材料:中碳钢、低碳钢、工具钢或HPb59-1等2)尺寸第二节铸造成形2.锌合金模具制造工艺(1)砂型铸造法(2)金属铸造法(3)石膏型铸造法1.特点(1)导热性好(2)可缩短模具制造时间(3)热处理后强度均匀(4)耐腐蚀(5)铸造性好,可铸成复杂形状的模具(6)模型精度要求高(7)材料价格高(8)需要用压力铸造技术三、陶瓷型铸造2.工艺过程及特点2)砂套造型3)浇注和喷烧浇注喷烧合箱第三节合成树脂模具的制造现代意义上的快速成型技术始于70年代末期出现的立体光刻技术(SLA),它是汹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在加工领域中不可避免的延拓,连续的曲面被离散成用STL文件表达的三角面片,零件在加工方向上被离散成若干层。这种离散化使得任意复杂的零件原型都可以加工出来,加工过程也大大简化了。创意快速原型的英文缩写为RP,在RP出现的初期,其用途主要是加工产品原型,随着成型工艺、材料的进步以及快速制模技术的发展,RP已发展成能直接或间接制造功能零件和模具的快速成型制造,奠定了在制造业中的位置,并且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大的RP/RT市场。据WholersAssociates的统计,全球RP设备已有近7000台,分布在58个国家。RP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有20余年的历史,新的快速成型工艺不断产生、功能不断完善、精度不断提高、成型速度不断提高。RP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有20余年的历史,新的快速成型工艺不断产生、功能不断完善、精度不断提高、成型速度不断提高。RP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有20余年的历史,新的快速成型工艺不断产生、功能不断完善、精度不断提高、成型速度不断提高。从RP/RT技术的现状来看,未来几年的主要发展趋势如下:高速切削TOSHIBA四轴高速加工镗铣床高速加工与传统的数控加工方法相比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两者牵涉到同样的工艺参数,但其加工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数控加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受高生产率的驱使,高速化已是现代机床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主要表现在:目前,高速加工涉及到的新技术主要有:五轴高速铣削头高速切削高速切削高速切削高速切削高速加工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给传统的数控加工带来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但是,目前既便是在加工机床水平先进的瑞士、德国、日本、美国,对这一崭新技术的研究也还处在不断的摸索研究中。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如高速机床的动态、热态特性;刀具材料、几何角度和耐用度问题;机床与刀具间的接口技术(刀具的公平衡、扭矩传输);冷却润滑液的选择;CAD/CAM的程序后处理问题;高速加工时刀具轨迹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