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RFID技术回顾.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6年RFID技术回顾.doc

2006年RFID技术回顾.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RFID2006年RFID技术回顾□曾隽芳刘禹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基于RFID的应用系统涉及许多相关技术,需要一系列基础标准和应用标准。制定我国RFID标准体系,需要把国际RFID应用发展动态和我国北京、上海的部分企业已掌握高频芯片的设计技术,并且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同时超高频芯片也已经完成开发。未来,电子标签的芯片功耗更低,作用距离更远,读写速度与可靠性更高,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在RFID系统中,读写器和天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多协议兼容的通用读写器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以北京维深电子、深圳远望谷、江苏瑞福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自主开发出符合ISO18000标准的超高频读写器,并逐步产业化。特别是北京维深电子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读写器核心模块,具有多通讯协议兼容、射频输出功率可调、中心工作频率可调等功能,可为建立我国的空中接口协议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华中科技大学开发的双模读写器集成双频段读写模块,实现了对高频和超高频电子标签读写的支持,数据处理一体化,并支持多种外设接口。在天线方面,重点对天线结构及环境因素对天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开发出超高频和微波频段的标签天线,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精度。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们还对系统集成与数据管理进行了研究。其中由华中科技大学完成的支持多通信平台的RFID中间件系统,通过提供统一硬件接口管理、编码管理、过滤器管理、规则管理、通信整合服务管理等一系列功能,适应了RFID硬件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RFID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灵活、便捷、开放的平台支撑。fication,简称RFID)技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它可以实现对电子标签的快速读写,并可对多目标和移动目标进行识别,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还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更好地在国家层面上推动RFID发展战略相结合,在深入分析国际RFID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以实现我国RFID发展战略为前提,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我国RFID标准体系研究;以保证实际需要为目标,注重自动识别的历史继承性,实现必要的与国际标准的互联互通和与国家标准的兼容;结合国情和产业的实际,为促进我国RFID技术发展,提出需要优先制定的系列标准,形成RFID发展的标准战略和规划。测试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允许用户利用更加先进的运作流程来提高企业绩效,实现灵活、配置、升级的可可RFID技术的发展,国家科技部对两项国家高新技术研究计划课题审查立项,全面启动了我国RFID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工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国内十余家单位,经过两年的攻关,取得初步成果,推动了中国RFID技术产业链发展。由科技部、改委、信办、务发国商部、信产部等15个国家相关部委联合编写的《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于2006年6月9日正式发布。白皮书共分为五章,分别阐述RFID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发展RFID技术战略、中国RFID技术发展及优先应用领域、推进产业化战略和宏观环境建设等政策和措施,指明了我国RFID技术和产业总体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发展途径。通过对国际RFID三大系列标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合我国RFID技术与应用需求,中国标准化协会在国家十二个部委的支持下,完成了“我国我RFID标准体系框架报告”和“国。这两份报告为制RFID标准体系表”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标准,实现国家标准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从目前国际三大标准体系来看,RFID基础设施。随着RFID基础设施的成熟和升级,通过相关测试技术的研究,可以方便使用者在评估RFID投资时,确定该产品是否满足企业需求,是否支持多种RFID协议,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业务中断,维持系统运行等问题。由中科院自动化所和北京中交国科物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国RFID测试实验室,针对识别、跟踪和管理过程中的典型实际业务场景,开发了包括RFID前端数据采集、后台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测试系统,使之能够针对不同环境改变测试内容,并对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测评。逐步建成开放型的测试中心,提供第三方产品性能测试结果发布,应用方案的生成、部署与可行性测试。电子标签的成本非常重要。目前,40中国包装工业CHINAPACKAGINGINDUSTRY2007年3月RFID上海交大完成的面向商业物流的采集、射频标签ID与业务信息的绑定,在速递处理中心,RFID系统通过数据接口获得现有业务计算机系统发来的接收或发运邮件信息,在系统内完成数据的采集和数据转换,并将阅读的业务数据传递给相关的业务系统,从而实现与现有业务计算机系统的有机整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