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要的生物基础知识框架.docx
上传人:是湛****21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重要的生物基础知识框架.docx

高中重要的生物基础知识框架.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重要的生物基础知识框架高中重要的生物基础知识框架高中的生物学习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总的来说是学习难度增加了,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感到很苦恼,那么有哪些知识点是需要加强巩固的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一、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方法: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2、现象: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二、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实验方法总结1、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⑴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⑴样方法,适用于植物。①取样的原则:随机取样。②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③计算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⑵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另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可用样方法;土壤小动物可用捕捉器取样法;趋光性昆虫可用灯光诱捕法。⑶抽样检测法,适用于微生物(如酵母菌)。3、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此方法用于:⑴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⑵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⑷DNA半保留复制实验。4、孟德尔的实验方法(成功原因):⑴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⑵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⑷假说—演绎法:先提出问题,然后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5、类比推理法。萨顿根据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6、排除法。达尔文运用排除法研究植物表现向光性的原因。7、人工异花传粉的方法:①去雄,套袋。②传粉,套袋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步骤注意问题分析二、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混合液(1:1)解离时间要保证,细胞才能分散开来。 解离时间也不宜过长。目的:溶解细胞间质,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此时,细胞已被盐酸杀死。否则,根尖过于酥软,无法取出。2.漂洗: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漂洗要充分,可换水1~2次。目的: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3.染色: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染色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显微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龙胆紫等为碱性染料,可使染色体着色。醋酸洋红溶液也能使染色体着色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