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43) 中国的区域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又珊****ck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43) 中国的区域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

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43)中国的区域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练案[43]第3讲中国的区域地理(2021·江西省上饶市第一次模拟)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毫米/年)图”。读图,完成1~2题。1.有关台湾省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B)A.西部地形等变速率低是流水侵蚀造成的B.东部地形等变速率高主要是因为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火山喷发是造成东西部地形等变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D.海浪沉积是造成东西部地形等变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2.珠江流域地形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C)A.上游喀斯特地貌逐渐消失B.流域内河流落差减小C.下游流水沉积作用增强D.入海口海水侵蚀作用减弱[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台湾东部变速率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因为其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第2题,读图可知,珠江流域上游等值线是实线,表示地势上升。下游是虚线,表示地势降低。区域相对高度增加,河流落差增大,使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入海口海水侵蚀作用增强;地势抬升,地形雨增多降水总量可能增加,岩溶地貌将继续发育;上游地区地势抬升,流域内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而下游地区速率变稀疏,坡度变小,流速慢,沉积作用增强。(2021·淄博模拟)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过20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20个。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3~5题。3.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A)A.石油资源面临枯竭B.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C.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D.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4.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B)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B.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C.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D.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5.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B)①可实现“风”“光”互补②可增强风电储能③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④可解决“弃风”现象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玉门石油资源枯竭,原有的资源优势降低,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第4题,本地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电力市场小,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第5题,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可实现“风”“光”互补,①对;光伏发电不能增强风电储能,②错;同时建设两种发电,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③对;“弃风”现象主要是市场问题,建设光伏发电不能解决“弃风”现象,④错。(2021·惠州市第三次调研)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最大的内流湖,下图2为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湖泊东部地区水温数据,研究发现该区域湖泊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交换季节差异明显。据此完成6~8题。6.推测班公错(C)A.流域降水丰富B.结冰期达一年C.湖水东淡西咸D.水位终年稳定7.班公错东部湖水分层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B)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推测班公错东部湖泊水体的分层可能导致(D)A.垂直方向水体交换活跃B.下层水体氧气含量充足C.上层水体水温明显下降D.下层水体水质趋于恶化[解析]第6题,由材料“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最大的内流湖”及图中季节性河流可推知,该流域内降水少;由图2可知,班公错11月到次年4月为结冰期;由图1可知,湖泊东西狭长,河流多从东部入湖,东段因湖面开阔,水补给量大,湖水东淡西咸;夏季有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位高,湖泊水位并不稳定。第7题,由图可知,班公错东部湖水6-8月份水温在垂直方向上递减最快,说明夏季班公错东部湖水分层现象最明显,故B项正确。在其他月份,班公错东部湖水等水温线随深度变化较小,说明上下部水温相差不大,分层现象不明显,故A项、C项和D项错误。第8题,班公错东部湖泊水体的分层,使得湖水上下交换减弱,下层水体水质趋于恶化。(2020·辽宁省辽阳市期末)贵州省顺安市素有“蜡染之乡”的美誉。原生态蜡染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工艺,是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中的魂宝,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该工艺逐渐趋向衰落。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原生态蜡染走出贵州,走向世界。据此完成9~11题。9.贵州安顺原生态蜡染的纺染工艺得以保留,主要是因为(B)A.蜡染市场需求量大B.受外来文化冲击弱C.蜡染技术门槛较低D.当地的原材料丰富10.贵州安顺传统蜡染工艺日趋衰落的主要原因是(D)A.从业人员少B.工艺传承难C.产品质量差D.替代品增多11.近年来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