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解题方法技巧.pdf
上传人:志信****pp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解题方法技巧.pdf

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解题方法技巧.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解题方法技巧选择题1、交通警察利用大数据对严重违法车辆的经常行驶线路、时间进行分析,并快速布控拦截。其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C【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交警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查找和分析,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故选C。2、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①划分植物类型②判断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开展的工作有()①判断水体污染程度②判断人口分布状况③判断城市大气污染程度④估算工业生产总值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B【提示】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解析:(1)根据图中的原理,同一植物生长状况不同,反射的电磁波波长不同,可用遥感技术直接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③对。不能划分该地的植物类型,①错。是对植物生长状况差异的显示,不能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②错。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可以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④对。C对,A、B、D错。2故选C.(2)水体污染程度、城市大气污染程度均属于“地物的不同状况”,它们的反射率不相同,因此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判断水体污染以及分析城市大气污染,①③正确;人口的分布以及估算工业生产总值无法直接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工作,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获取与分析,②④错。B正确。故选B.【解答】此题暂无解答3、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风神”卫星。下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风神”卫星遥感属于()①主动式遥感②航天遥感③被动式遥感④航空遥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风神”卫星将有助于()A.减缓全球变暖B.监测地震活动C.预防暴雨洪涝D.阻止台风侵袭答案:A3C【提示】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解析:(1)考查遥感技术及其应用。(2)考查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解答】(1)由题,“风神”卫星距离地面320千米,属于航天遥感,从该卫星遥感传感器发射出的紫外线在大气中发生散射现象,所以是主动式遥感。故选A。(2)“风神”卫星是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卫星;可以及时作出天气预报,预防暴雨洪涝灾害;不能阻止台风侵袭,不能减缓全球变暖,监测地震活动要用GPS。故选C。4、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甲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草地退化B.次生盐渍化C.水土流失D.围湖造田(2)针对甲处突出的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4A.合理放牧B.退耕还湿C.禁止樵采D.合理用水(3)监测乙处荒漠化范围变化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ISC.GPSD.数字地球答案:BDA【提示】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解析:(1)本题组以我国河套地区以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区域特征、地理信息技术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治理次生盐渍化可采取的措施。(3)本题主要考查了遥感及其应用。【解答】(1)由图可知,甲区域为宁夏平原,是著名的灌溉农业区,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引发次生盐碱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不是该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从上题判断可知,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合理放牧、退耕还湿、禁止樵采等措施与次生盐渍化治理关系不大,因此排除选项A、B、C。5故选D。(3)荒漠化地区与非荒漠化地区因植被覆盖度不同,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不同,可以通过遥感技术(RS)进行监测,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5、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下列小题。(1)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A.①B.②C.③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