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司机关消防应急预案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少因火灾给人员带来危害或对财产造成损失,避免由于突发事件造成混乱或由于职责不清造成指挥失灵,事态失控,结合公司机关大院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如下:一、成立组织机构公司机关成立消防应急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安全的公司领导担任,组员由各部(室)主要领导组成,办公室设在后勤保障部;义务消防队队长由安全设备部和后勤保障部领导担任,队员由各部室1人、后勤保障部人员组成。二、科学合理地认识火灾事故的原因、性质及危害科学合理地认识火灾事故的原因、1、原因:引发火灾事故的主要因素有电线陈旧、电线短路、电火花、电弧、照明灯、电热器具、烟头等。2、性质:根据物质及燃烧特性火灾可以分为:A类火灾(固体火灾,如木材、纸张、棉、麻等的火灾,可以使用清水、泡沫、干粉灭火剂)类火灾(液;B体火灾,如汽油、柴油、煤油等可使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C类火灾(可燃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乙炔等可使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剂);D类火灾(金属火灾)类火灾(电气火灾);E。3、危害:不论是哪类火灾事故的发生都将会不同程度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三、强化消防技能和自我防范逃生能力强化消防技能和自我防范逃生能力1、加强对义务消防员的消防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每年消防队组织义务消防员进行实地消防演练一至二次),使他们能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采取不同的灭火设备,以免用错灭火设备而加大火势。2、消防应急领导小组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消防知识,让每个人都熟悉逃生方案和要点。四、完善消防设备和应急标识1、公司机关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配置好不同类型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备,并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随时都能起用。2、消防器材或消防设备固定放置在方便拿取的部位。推车式灭火器的停放位置,不得占用或阻塞疏散通道,不得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墙式灭火器的箱门打开时,不得影响人员安全疏散。3、在灭火器安放的位置注上指示标志,防止因房屋结构复杂、视线障碍等原因无法及时发现灭火器材,影响火灾的扑救。4、后勤保障部负责在各楼层设置紧急出口标识,并为各办公室配发应急手电,同时配备1-2只备用手电灯泡。五、严格实施消防规则1、火灾扑救1.1灭火的原则1.1.1实行先控制后灭火的原则。1.1.2先救人后灭火的原则。1.1.3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1.2应急起动及职责分配1.2.1应急起动:最先发现火灾发生地点的员工在即场扑救的同时,应大声呼叫以招援手;未受灭火培训者即时大声呼叫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所在部门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消防应急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由消防领导小组组长任总指挥(组长不在位时由副组长担任),应急小组成员(各部室主管领导),根据总指挥的指标要求组织人员疏散和抢救物资;消防队根据消防总指挥的指示要求按照消防要点实施扑救。1.2.2职责分配:(见职责分配表)。1.3灭火方法1.3.1初起火灾往往面积小,燃烧范围不大,火势蔓延慢,烟雾小,火场温度低,扑救难度小。因此,迅速扑救初起火灾是防止火势蔓延、扩大的关键,应尽最大努力将初起火灾扑灭。1.3.2如未能将初起火灾扑灭,且火势越来越猛烈、蔓延速度快及周围可燃物体较多的情况下,为了争取时间应立即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报警人员听到“119”火警电话拨通后,千万不要惊慌,应讲清楚如下内容:a.起火地点的详细地址,如所在的区、县、街道牌号或乡镇、村庄。b.起火的部位,着火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是否有人员被困等情况。c.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以便联系。要注意听消防队值班人员的询问,要正确、简洁地予以回答,待值班人员说明消防队车已去火场时,才能挂断电话。报警后,尽可能到大院门口或路口迎候消防车,并带领消防车赶赴火场。1.3.3消防队到达火场后,由消防指挥员组织指挥。相关人员应该主动向消防队汇报火场情况,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队,做好疏散抢救工作。2、火场逃生2.1逃生的基本原则2.1.1首先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心态,才能有利于逃生和自救。2.1.2时间就是生命,火灾袭来要迅速撤离危险区,不要贪恋财物。2.1.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或减少烟气的侵害。用水将毛巾等浸湿,扎住口鼻,防止吸入高温烟气。用水浸湿地毯等,包裹好身体,就地滚出火焰区逃生。2.1.4穿过烟火区时,要爬行或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千万不要站立行走。2.1.5发生火灾后,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2.1.6身上着火以后千万不能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焰。2.1.7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启门窗,防止新鲜空气大量涌入,火势迅速发展。2.1.8不要惊慌失措,盲目跳楼。2.1.9发生火灾时,要克服恐惧、趋光、就近、从众等错误心理,争取抓住最佳时机,沿最佳路径逃生。2.2、逃生的方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