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2010考研政治核心指导一、金融危机及其政策:(政经、邓论)1、材料:(1)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世界,并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2)各国共识,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放松了金融监管。”(3)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救金融机构、救企业)(4)我国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从“两个防止”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2、设问:(1)如何看待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世界及对我国的影响。(2)如何看待西方各国的“救市”措施。(3)分析我国政府所采取的调控措施。3、考点:A(政经)(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我国既由此得到发展机遇,也必然要承受相关的风险。(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3)宏观调控必须“对症下药”,(从:“两个防止”到“一保一控”到“保增长”。B(邓论)(1)提出全力“保增长”,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第一要义”,来自基本国情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2)“保增长”体现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提出“扩内需、调结构”,涉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政经、邓论)1、材料:(1)经济工作的热点:“打假”(2)社会共识:市场秩序不完善,与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未能树立有关。(3)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信用缺失将导致市场秩序的崩溃(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4)我国正加强各种信用制度的建设(存款“实名制”,各类“公示制度”)2、设问:(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性。(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3考点:A(政经)(1)整顿市场秩序的必要性(法制经济、公平竞争)(2)打假才能维护公平竞争,才有资源合理配置。B(邓论)(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商业道德素质(诚实守信)的提高,才能使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好转。(3)“信用经济”有两层含义a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B信用制度的建设和完善。C(综合)整顿市场秩序也是贯彻科学发展关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信用制度完善有助于人们更快的形成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三、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哲学基础(哲学)1、材料:(1)政策方向的变化:从“反通胀,防过热”,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2)四万亿扩大内需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遇阻:a它以消耗国内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b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使我国出口下滑。(3)在“调结构”中提出实施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4)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劳动密集型)陷于困境,但也有不少企业凭借技术,产品优势冲破困局,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不少人士指出,经济危机对我国既是“危”,又是“机”。2:设问:(1)运用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上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2)如何看待危机对我们来说既是“危”,又是“机”的观点。3、考点:(1)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原理。A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主要矛盾,提出全力保增长2正是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增长关系就业,就业涉及稳定,稳定才能发展)。B从前一段强调“反通胀,防过热”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C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结合起来,体现了事物发展普遍联系的原理,“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虽在一般时期促进了增长,但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难以为继,扩大内需性刺激国内需求和消费才能协调的持续发展。(2)在调整结构中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既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方面(保增长的基础和重点,是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又体现认识与发展的关系,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有关全局)。(3)认为(经济危机对我们既是“危”,又是“机”是正确的,这不仅为许多企业的实践所证明,而且有其合理的哲学基础,矛盾的双方有了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个条件就是我们能够面对危机,采取正确的政策,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唯物史观: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哲学)1、材料:(1)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2)近代中西方一些思想家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