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赠刘景文.docx
上传人:是你****岺呀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赠刘景文.docx

2022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赠刘景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7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赠刘景文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mdash;mdash;?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快乐,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应:〔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mdash;mdash;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mdash;mdash;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mdash;mdash;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应:〔根据学生的答复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mdash;mdash;女生读mdash;mdash;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2〕菊残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学生交流mdash;mdash;一起欣赏这些美景mdash;mdash;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四、熟读背诵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2、熟读背诵。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教学反思: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着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根底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这首诗,初读时疙疙瘩瘩,我就在生字教学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虽然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了这些生字,读通了课文。但是积累拓展的环节就显得匆忙,学生书写生字的时间也没有了。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设计。内容总结〔1〕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赠刘景文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2〕?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3〕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4〕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5〕真是看了还想看〔6〕在本次教学中,我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7〕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