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6项措施【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
上传人:鸿朗****ka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6项措施【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6项措施【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6项措施【会计实务经验之谈】由于生产流动性强、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等行业特点,建筑企业在资金筹措、产品价格形成、工程价款结算、成本预算及考核等财务工作上,与其他企业有许多不同,财务风险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更为复杂。一、建筑企业主要财务风险1.投标风险:建筑企业为了中标,竞相压低报价,最终只能以微薄的利润或成本价格,甚至不惜低于成本价承包工程,忽视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风控网)。更有个别业主单位,招标文件中带有许多苛刻的条件,建筑企业的利润得不到保障,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投标成本与盈利空间的不确定性,使建筑企业面临亏损的财务风险。2.合同签订风险:合同是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天不足”,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许多业主利用建筑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不平等条款,致使建筑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有的业主单位为将物价变动风险转嫁给承包商,招标发包时要求签订固定造价合同,或预付投标保证金。3.资金短缺风险: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旦资金紧缺,就可能导致材料无法采购,工人工资无法支付,从而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严重者还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4.资金筹集风险:建筑企业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融资,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需求,大部分建筑企业利用房产、土地等不动产办理了数额可观的银行抵压贷款。虽然相对股权融资而言,债务融资具有利息支出抵税效应,财务杠杆收益等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负债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当工程项目利润率小于银行贷款利率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骤然提高。5.资金回收风险:业主故意不履行合同,拖欠大量工程款,致使建筑企业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业主将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转嫁给建筑企业,使大多数建筑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风险。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变现,不仅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生产经营上的困难,而且由于财务风险管理不当,坏账风险有增无减,可能会形成损失,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如不及时清理,会直接影响经营结果的真实性。6.收入确认风险:《建造合同准则》要求,建筑企业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价值大,生产周期长,经常发生工程变更,引起合同总造价的变化;另外,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大,合同实际成本受市价的影响也较大且难以准确预计,影响了预计总成本、预计总收入及完工进度的及时、精确认定,最终导致利润失真。7.成本亏损风险:工程成本是一个综合指标,简单地分解为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几项内容。工程造价是由工程投标报价决定的,而在施工过程中,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要素市场价格的上涨,增加了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形成成本超支的风险。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1.投标风险管理:一是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合理承接工程任务。企业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风险成本,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正确理解招标文件,把握业主的意图和要求,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利用企业自身定额,从企业自身实力和项目投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度,权衡成本与收益,最后再决定是否投标以及以何种标价投标。二是投标过程中坚持“五不接”原则。投入大额履约保证金的不承接;业主诚信低、实力不强、合同条款过于苛刻的不承接;业主资金不到位的不承接;大量垫资的不承接;理论上亏损的不承接。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2.合同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解决合同风险问题,一是要求建筑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履约意识。在合同签订前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研读条款,分析合同文本,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二是应采取措施规避容易产生的风险。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采用施工合同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方法,减少合同中的漏洞。如反复斟酌合同的严谨性;不盲目接受业主的免责条款;明确工程款拨付的结算条款,并要求予以公证,为日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