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doc.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三语文doc.doc

高三语文doc.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寿宁、周宁、屏南一中2009—2010年第一学期期终联考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陈韶城审核人:杨梅芳I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②地崩山摧壮士死,梯石栈相钩连。③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④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⑤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题。马钧传傅玄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2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其后有人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3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傅子见安乡侯,言及裴子之论,安乡侯又与裴子同。傅子曰:“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4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护,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此既易试之事,又马氏之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译文一:马钧传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有名的技术高超的人。少年时代,他过着玩乐的生活,自己也不知道是个技术高5超的人。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向人谈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昵?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那么不用说什么,人们就会知道他技术巧妙了。马先生担任了给事中的官,和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相争辩论,谈到指南车时,高堂隆和秦朗两人都说:“古代没有指南车,这是记载上的虚妄之语。”马先生说:“古代确有指南车。只是两位没有想到它罢了,这哪里是遥远的事呢?”高、秦两人对马先生冷笑说:“马先生大名叫钧,表字叫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型,而?衡?是用来确定物体轻重的,你这个?衡?轻重不准确,还想作一切的模型吗!”马先生说:“用空话争辩,不如试验更容易证明。”于是高、秦两人就把马钧要制作指南车的情况禀报魏明帝,魏明帝下诏令命马钧制作,而指南车终于制成了。这是一件奇异的事,又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从这以后,天下的人都佩服他的奇巧了。6马先生居住在京城洛阳,都城内有土地可用作菜园,只是担忧没有水来灌溉。马先生就制作翻车(龙骨水车),让小孩子踩动,灌注的水自行倒出,水轮番进出,功效比旧时水车超出许多倍。这是第二件奇巧的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