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简述民国时期,江苏尚未形成HYPERLINK"http://www.942radio.com/RadioUser/"\o"广播"\t"_blank"广播HYPERLINK"http://www.942radio.com"\o"收音机"\t"_blank"收音机工业。民国25年(1936年)9月,设在湖南长沙的湖南电器制造厂(1939年1月迁广西桂林改名为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器材厂,分别在昆明、重庆建立两个分厂,1946年8月,昆明厂迁建于南京板桥镇,名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器材有限公司南京厂,1949年12月定名为国营南京无线电厂。熊猫集团前身)就开始装配“环球”牌5灯收音机,开创了中国无线电制造业的历史先河。民国37年(1948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所属中央无线电器材有限公司南京厂以进口整套散件方式组装生产过美国飞歌牌806型五灯收音机3180台。此外,南京、无锡、苏州等地的一些私营无线电行,也装配生产少量收音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收音机工业开始起步和发展。50年代初,南京无线电厂国内首家研制生产了全国产化电子管五灯广播收音机。60年代初,开始有了半导体收音机。80年代初,随着微电子HYPERLINK"http://www.942radio.com/RadioFans/"\o"技术"\t"_blank"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集成电路化。接收功能,从60年代以前的接收中、短波调幅广播发展到以后的超短波调频广播和立体声广播;HYPERLINK"http://www.942radio.com/Product/"\o"产品"\t"_blank"产品逐步向全波段、小型化、高音质、多功能、智能化发展;产量经过二十多年的缓慢发展,到1974年年产超过百万台,是70年代江苏广播电视工业的主要产品。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成熟和农村市场的发展,全省各地收音机生产厂家多达一百数十个,生产能力上千万台,超过市场实际需求,造成1981~1982年间收音机大量积压,1982年产量下降46%。部分乡镇企业因技术基础差,产品重复,质量粗糙,缺乏竞争力而停产、转产,小部分企业经过调整产品结构与技术改造,进一步发展,形成规模生产。到1990年,全省有收音机生产企业14家,有职工2.1万人,具有1000万台年生产能力,当年实际产量达635万台,而无锡无线电五厂、南通无线电厂、南京红旗无线电厂、常州无线电三厂四家占全省的96%。“七五”期间平均年产583万台,居全国首位,市场覆盖率达4l%。平均年出口收音机137.6万台,约占年产量的l/4。产品质量,先后获国家质量银奖1个,创部优产品4个,省优产品11个,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好声誉。一、电子管收音机(一)二、三级普及型收音机1952年,二机部十局,向南京电工厂(1951年3月1日以南京电照厂为基础,成立南京电工厂,这是中国第一个电子管专业厂,1953年3月1日定名南京电子管厂)、南京无线电厂下达了研制收讯放大管和广播收音机的任务,经一年努力,于1952年11月20日试制成功6SA7、6SK7、6SQ7、6V6、5Y3,全套五灯收音机用的国产化收讯电子管。是年该厂还利用美国“飞歌牌”收音机的余料装配了一批“红星牌”501型五灯收音机。1953年3月25日试制成功国内第一批全部国产化五灯中短波广播收音机,定名为“红星牌”502型,并在当年批量生产5000多台投放市场,从此结束了依靠进口散件装装配配的历史。但由于中国电子工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有些工艺技术尚未掌握,造成用户对国产收音机质量问题的强烈意见,《人民日报》于1955年1月2日刊登人民来信,提出“哑吧收音机”的尖锐批评。两厂党委以批评为动力,开展质量教育、组织技术攻关、改进产品设计与加强企业管理,使改进型产品红星牌503型、504型系列收音机,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取得较好声誉,并于1957年开始批量出口进人国际市场。成为中国电子产品出口的先例。1958年,南京东方无线电厂成立,红星牌收音机全部移交该厂生产,在504型基础上又改进生产了红星牌WF-3、WF-33型等多种电子管收音机,上市后受到用户欢迎。1956年1月11日,在国务院副总理陈毅、谭震林,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等的陪同下,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无线电厂,参观了收音机生产线,看到国产化收音机十分高兴并鼓励再攀技术高峰。当年工厂职工努力攻克大面积注塑、铝表面阳极化、塑料喷涂、电铸等多种新工艺技术,并精心改进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外壳造型设计,使整机在电声、外观综合性能上有了新的突破,以熊猫牌命名的506、601型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管收音机,经过三年15万多台的市场销售与实际使用,获得较高声誉。1957~1959年三年中累计出口4万多台,远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