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特征(doc 6).docx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特征(doc 6).docx

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特征(doc6).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7页第PAGE\*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转特征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和由习惯和历史沿革构成的商定俗成的国际货币次序的总和[1]。其中的国际货币制度是指规范国与国之间金融关系的有关法则、规定及协议的全部框架,是各国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本能机能所确定的准绳、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方式。国际货币体系普通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储备资产的确定。即确定什么样的资产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二是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安排,采取什么样的汇率制度;三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四是国际间货币的兑换性和国际结算准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构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双本位制度。这一制度的稳定运转需求具备两个前提:一是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国具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但是,由于这一体系固有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dilemma)”的存在,使这一体系的长时间运转缺乏稳定的基础。所谓“特里芬难题”,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撰写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无论美国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转带来困难。如果要保持美元的决心,美国必须持有足够的黄金,美国必须保持顺差,则世界各国将面临清偿能力不足的问题。如果美国要满足其他国家的清偿能力,保持国际社会有足够的美元用于国际领取,则需求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而这将导致美元的决心危机,进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决心发生动摇。正由于如此,到1973年,美国再次颁布发表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代替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度的垮台,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发生动摇,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当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过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战后近四分之一的世纪,是本钱主义世界经济增长率最快的时期,也离不开这些组织的贡献。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IMF成员国于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达成《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理事国又通过了以修正《牙买加协议》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议》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起生效。这实际上构成了以《牙买加协议》为基础的新国际货币制度。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次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其次要运转特征也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一、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美元仍然是国际储备资产的中心,但日元、英镑、马克(1999年以后被欧元取代)、欧元和特别提款权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20世纪,全球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经历了一系列转变。20世纪30年代之前,英镑是全球的次要储备货币。30年代,美元崛起,与英镑共同作为储备货币。二战后,美元成为惟不断接与黄金挂钩的次要货币,等同于黄金,成为各国外汇储备的主体。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功能相对减弱。到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储备货币出现了多元化局面。美元仍作为最次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处于多元化储备体系的中心,但其比重在不断下降,由1985年的55.3%,1990年达到历史的低点49.4%(参见表5-1-1)。表5-1-1IMF成员国官方持有各种次要货币在外汇储备总额中所占比重(%)19731980198519871990199419971999200020022003美元84.666.855.367.149.455.757.168.468.264.563.8英镑7.03.02.72.62.83.33.443.94.44.4马克5.815.013.914.717.014.412.8----法国法郎1.01.70.81.22.32.41.2----日元--4.47.37.07.97.94.95.55.3--4.8欧元12.512.718.719.7材料来源:1973-1991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报》和《国际清算银行第62届年报(1992)》;1993-1997年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年报》。AnnualReport,IMF,2003,2004。近10年里,世界外汇储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次要特点是,美元所占的比严重幅度上升,而日元的比重明显下降,欧元已成为第二大储备货币。据国际IMF提供的数据,1991年,在世界各国的次要储备货币中,美元占51.3%,到199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8.4%,2000年虽略有下降,仍达68.2%;日元所占的比重在1991年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