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会.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幼儿园家长会.doc

幼儿园家长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家长的忠告尊敬的家长:您好!幼儿期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学多少知识,掌握某一项技能,而是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优秀的习惯。许多事实证明一个人成年后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只有15%靠智商,还有85%靠情商。也就是说,人活一辈子,光靠一点小聪明是远远不够的,应有大智慧。大智慧是什么呢?大智慧是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中庸。为了帮助家长建立对孩子教育的正确认识,掌握正确的方法,我特从以下三个方面与您进行沟通。一、送上几句家庭教育警句:1.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2.孩子的眼睛是照相机,耳朵是录音机,家长在孩子面前无意中讲的话、做的事,都会在孩子的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很难抹掉甚至影响一生,因此要慎重做每一件事、慎重说每一句话。3.孩子是一面镜子,老师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品行、德性、修养,如果想要孩子有好性格、好习惯,首先要培养自己有好性格、好习惯,否则就会成为空谈。4.孩子最需要父母给予的决不是物质的零食、衣服、玩具、而是精神上的粮食,即理性的爱、理性的引导、理性的沟通。科学论断:孩子好习惯、好性格的形成期是21天,只要坚持不懈、共同一致当好孩子的表率,就可以很快改变孩子。难得做到的却是成年人,成年人坚持性差、家庭成员的一致性差。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一致性(家庭成员意见一定统一)、一贯性(从始至终提出同样的要求)。二、对家长的三点忠告:1.多表扬孩子,少责备孩子,更不能打骂孩子,在任何时候要教给孩子一个规定,建立一种行为准则,并不断播种、强化,孩子就可以成为能沟通、讲道理的人,再也不会胡搅蛮缠。2.孩子面前,不要聚众打麻将、打牌,不要讲低级趣味、粗俗的话,行为要文明、高雅、友善,多多模仿英国的绅士教育、淑女教育的方法,让孩子成为生活质量高、有品位的人。周末第二天,不要总是带孩子出去玩,不要让孩子总是处于兴奋、浮躁的感觉之中,要学会“静”、学会“定”。每天安排1-2小时读书看报的时间,即便是家长没有这个习惯,也要装模做样地当好孩子的表率。长此以往,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就养成了。3.处理孩子的事情不要急躁、不要无奈、不要沮丧。急躁的情绪宣泄太多,会让孩子学会急躁。无奈和沮丧会让孩子感到父母在教育上的无能和失败,陡增孩子对父母的蔑视。三、幼儿在家中的行为标准及指导要求:(一)吃饭1.必须跟成人一样围坐在餐桌旁,从始至终不下位,不允许大人跟在孩子后面边追边喂,边玩边喂。2.吃饭时关掉电视机,全家人谁也不要搞特殊化,一心一意吃饭,不要三心而意。3.饭前一小时,禁吃零食,吃饭过程中要求孩子不抓饭菜,要手扶碗不挑食,吃完饭后检查碗内是否空空如也,餐后用餐巾擦嘴和手。(二)睡觉1.讲究睡眠卫生,幼儿和大人不能同睡一张床、同盖一床被。如果孩子年龄小,可放一张床在父母床边睡,大孩子可独睡一间房。2.起床、入睡作息时间必须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早上7点起床,晚上9点入睡,不要让孩子看电视、看碟或“疯闹”到十一点、十二点才睡。大人要以身作则,当孩子的表率。哪怕先陪孩子睡了再工作。(三)洗脸、刷牙及其他盥洗1.让孩子自己动手取放毛巾、牙具,大人只要在一旁教给方法,不要代替孩子劳动。2.要求孩子物品用完后放回原处。(四)穿脱衣裤鞋袜四岁以上幼儿一定要让他们学习自己穿脱衣物鞋袜。脱下的衣物要翻成正面,有序放好,不能乱丢。(五)收捡物品1.每次拿用物品后要归还原处,一次都不能放松,要求没有做好必须重来,直到做好为止。2.孩子的物品归类,放在固定的地方,并贴上标签。(六)对孩子坐姿要求1.成人在孩子面前要注意坐姿,不要随意脱鞋,不东倒西歪,不将腿脚搭放在沙发上、桌上、椅上。2.孩子吃饭、看书、画画、写字时坐姿端正,注意拳、尺、寸标准的掌握。(胸与桌边距离一拳,眼与桌边距离一尺,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七)面对孩子哭泣、发脾气1.家庭所有成员都必须保持同一态度,不可表现有意见分歧,不要让孩子找到靠山。2.所有成员要反复对孩子熏陶一句话:“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发脾气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停止哭用语言表达清楚才能得到帮助。”(八)面对孩子做错事1.家庭所有成员必须明白一个常识:“孩子不会故意犯错,他们是不懂才犯错。”因此对待孩子犯错要心平气和,不要暴躁、急燥。2.孩子初次犯错要表示理解,并用语言沟通:孩子,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犯错的,第一次犯错可以原谅,这件事如果你这样做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