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欢语文试卷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王绍欢语文试卷1.doc

王绍欢语文试卷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龙泉一中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阶段测试卷1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选择题二、语言表达三、现代文阅读四、文言文阅读五、名句默写六、作文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空分,共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媲美(pì)付梓(zǐ)发横财(héng)焚膏继晷(guǐ)B.下载(zài)剽悍(piāo)豁出去(huō)泾渭分明(jīng)C.胡诌(zōu)磋商(cuō)跷跷板(qiāo)酩酊大醉(mǐng)D.谄媚(chǎn)肇事(zhào)综合征(zhēng)心宽体胖(p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脉搏抉择厉兵秣马毋庸置疑B.蛰居狡黠歪门斜道雍容华贵C.糟塌痉孪筚路蓝缕张皇失措D.璀璨亵渎旁征博引黔驴计穷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无数莘莘学子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学成时却就业无门,这种现实困境使就业问题成为这次大会上代表们热议的话题。B.在举国对房价过高的一片声讨中,个别政协委员说房价和发达国家比并不高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民们对此评头品足。C.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D.此次李辉揭露文怀沙造假事件酿成轩然大波,反响强烈,它实际上是知识界的一次自我清算,也在某种背景上说明人民对“大师”泛滥的现状已经忍无可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梁思成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这因为他不仅是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更因为他是现代中国建筑史方面的一位大师,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奠基人之一。B.据《北京晨报》报道:韩济生院士研究发现,人体上有4个针灸穴位具有较强的戒毒作用,通过对它们进行低频电脉冲刺激,吸毒者戒毒后的复吸率将降低3倍。C.中美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关系中复杂因素较多的敏感领域。两军关系要想良好发展必须建设和维护一个稳定可靠的政治基础。D.自1992年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英文版出版以来,已经再版4次,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教科书之一。5、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平凡是一弯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6、将下面长句改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3分)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往往以家族道德和家族感情为社会的母本,迅速复制出官员是“父母”、下属是“子弟”、朋友和熟人是“弟兄”的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①②③二、现代文阅读。(共?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中国民居文化哲学思考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栽体,而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的自我生命在其活动的展示。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有学者早就提请人们注意:“从文化角度而言,研究民居自然要追溯历史,即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是不够的,还要从整体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层的考察。”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不仅如此,古人还以为“宅以形式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人居住在“上栋下宇”般虚实相间的住宅里,犹如置身于阴阳际汇的风水宝地,可以汲取天地之精华,感受四时的节律,“天、地、人”三才互参并融为一体而生生不急。中国古人就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平静地度过了几千年诗意文明的历史。诗意是居住本源性的承诺,这并非意味着诗意仅仅附加于居住的装饰物和额外品。居住的诗意特性也不是意味着诗意在全部居住中以某种方式和其它方式产生,而是通过诗意的建筑使居住成为居住。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论及中国古代社会文明时说过,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明,这种连续性文明的产生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而能够在连续下来的宇宙的框架中实现,即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连续,地与天之间的连续,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连续”。养育中国古代文化的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合格局以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正是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各抱地势,山环水绕、循环往复,从而创作了富于东方色彩的中国传统民居形态。品察中国古代多种民族并存、千姿百态的民居,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境界的文化昭示。这种景况至今依然存留在中华境内的大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