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请留住阅读教学之根孝昌县第一初级中学刘菊芬在新课标的旗帜下,传统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一跃成了课堂的主人,问、说、演,自主、合作、探究,忙个不亦乐乎;教师心甘情愿退到幕后,答、听、观,肯定、鼓励、欣赏,以无比的爱心和耐心呵护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唯恐有一丝一毫对学生不利,脱离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违背新课标的要求。凡事过犹不及,这种过分关注学生的教学方式催生出来的花朵看起来艳丽无比,但势必会过早凋谢,因为它忽略了对阅读教学之根的浇灌和培养,缺失了根的花朵怎么能开得长久?阅读教学,一定要把根留住。那么,究竟什么是阅读教学之根?如何把根留住?首先,要留住文本之根。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纵观当前的阅读教学,对文本的忽视甚至是轻视已到了令人忧心的程度。作为阅读教学根基的文本只是沦为教师教学的一个引子,一个发展思维、拓展情感的触发点;学生极少阅读课文,他们对课文走马观花一遍便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一篇沉淀着丧父之痛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他们议论得兴高采烈、眉飞色舞;一篇凝聚着深厚情谊的《蜡烛》甚至可以引发他们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神往!这样脱离文本天马行空的阅读不是个性的张扬,更不是创新思维的训练,这完完全全是对课文的亵渎,是对人类最美情感的践踏!还有的阅读,对文本的解读仅仅浮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既不深入字里行间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又不认真揣摩作者的思路和情感,更不谈深层次地挖掘文本内涵,讨论几个不关痛痒无足轻重的问题便草草收兵。这样脱离文本的阅读不是真阅读,是伪阅读!阅读的关键是学好文本,文本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只有立足文本,守住文本之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个性阅读才能落到实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留住文本之根?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通文本;还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内容、主旨,读懂文本;最后还要读好文本,体会文本语言的运用,把握文本精妙之所在。其次,要留住朗读之根。“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叽叽喳喳的发言、热热闹闹的讨论取代了朗朗书声。部分教师更注重的是训练思维,是延伸拓展,是学生争先恐后的质疑答疑,是营造课堂的热烈气氛;学生更喜欢的则是标新立异,是别出心裁地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公开课上,为了节省时间,本来应该是重中之重的朗读成了花边,成了点缀,成了可有可无的形式。一次听鲁迅的《社戏》,几千字的一篇小说,讲课老师先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大约一分半钟后,老师就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学生能读完吗?学生是朗读呢,还是“乱读”?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经过反复筛选留下来的传世佳作。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才能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没有读书声的课堂不是纯粹的语文课堂!缺乏朗读的阅读教学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朗朗的读书声是语文课堂上最美的音乐,是阅读教学之根。教师要以身垂范,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引领学生、带动学生;要教给学生各种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要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齐读、个人读、男女生交错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等。相信在富有变化的朗读中,学生一定会爱上朗读!第三,要留住引领之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必须担负起学生钻研文本的引领责任,不能只做一个幕后的工作人员,一个应声筒,随声附和,生云亦云,没有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没有立场和原则,以为这样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和维护。殊不知,失去教师正确引领的学生就如同一只丢失了舵的小船,随时会迷失方向。一位教师在讲述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时,布置学生分小组讨论“当你面临生与义的抉择时,你会怎么做?”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一个小组代表举手发表意见:“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生,因为生命对于我们而言是最宝贵的。”对于这样偏颇的回答,教师充分肯定,而且大声表扬。老师的肯定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由此生发开来,纷纷举手发言,认定不食嗟来之食的乞者是傻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太迂,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矫情……以此推论,人类历史上舍生取义的先烈们情何以堪?这种推波助澜式的盲目肯定不是引领,而是误导!没有教师正确引领的课堂完全失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不要忽视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一定要留住引领之根。要注重引导学生重视文本,形成语文意识,养成研读的好习惯,既看到文本表面的形式和内容,更能看到文本背后的深邃与独特,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正面健康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教育!阅读教学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