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报告(5篇)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篇一根据建整扶贫工作计划安排,我们就五里村社会经济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专题调研通过走村上户了解、召集村组主干座谈、统计报表分析等方式进行,重点对五里村所辖的10个自然村寨(村民小组)共同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五里村地处永顺县东北部,距县城43公里,距石堤镇政府2公里,平均海拔520米,小部分属岩溶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78天,年降水量1442mm。耕地面积3267亩,其中旱土1432亩,水田1835亩。全村共有油茶林面积5000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寨),552户,1845人(其中男性947人,女性898人),劳动力1100人(其中男602人,女498人)。全村外出打工谋生的有27户。全村人均纯收入仅850元,至今全村尚有80%的人口处于温饱线以下。全村共有共产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3名,50岁以下党员12名,初中文化以上党员23名。村支两委成员9名,其中支委4名,村委5名,交叉任职2名,年龄在50岁以下(含50岁)的5名。支部书记田应早,现年59岁,初中文化,县政协委员。村主任彭继富,现年46岁。村秘书向玉平,现年42岁。村计育专干彭彩萍,现年40岁。全村共有五保户5名,两女结扎户11户,孤儿2名,残疾病人47名,特困户15户47人,独生子女户2户。全村共有育龄妇女521名,其中无孩14名,一孩78名,二孩及三孩以上399名。二、贫困原因我们认为,造成五里村贫困原因是复杂的,既有自然条件制约,也有人力资本落后的原因,既有制度性缺陷,也有机制方面、具体工作层面的不足;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积淀下来的原因。多种原因交织一起,造成今天五里村的困境。1、基础设施差,投入严重不足且年久失修。五里村各自然村组与外界的联系,全靠现有12.6公里的村道。根据我们实地调查,所有村道路面宽只有2米左右,狭窄异常,无法会车。路面全部由自然的泥土岩石构成,凹凸不平,每逢下雨落雪,道路泥泞不堪,人行尚且困难,遑论汽车、拖拉机等机械工具行驶。有的村民即使购买了运输工具,也只能长年停靠在2公里外的石堤镇政府。五里村的灌溉系统由1个小型水库、1个小型塘坝、18口水井和13条沟渠组成,这些设施大多修建于10多年前,由于修建年代久远,后续缺乏资金维护,自然损毁情况严重,基本失去防洪抗旱的作用。全村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但设施落后且老化,入户电线全部通过木杆支撑,风吹雨淋,腐朽倒塌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及村民生产和生命安全,以前曾经发生过电杆自然倒地,电死村民的现象。2、劳动者文化水平低,素质差,缺乏基本的科技生产意识。通过对五里村文化素质及教育的情况调查可以看出,在现有的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占80%,初中文化程度占15%,高中文化程度仅占5%,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之低,由此可见一斑。劳动者文化水平低,直接导致劳动者素质差,从而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淡薄。绝大多数村民依然按照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进行生产,生产效率很低,全村没有一个支柱产业。农民不知道不该种什么,也不知道该种什么、该如何种。严重缺乏支持项目的信息和技术。3、村民观念落后,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村民认为政府会投资改变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个人只要随着政府转就可以了。有的村民听天由命,安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农耕生活方式。通过统计分析还发现,五里村2008年末在册的552户中,只有27户在外打工,外出务工户数不足5%。愚昧思想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普遍缺失。三、扶贫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以稳定解决村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村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突出抓好五里村组织建设、支柱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努力推进我州新农村建设进程。(二)目标群众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首先,以五里村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深入抓好五里村的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使五里村村支两委真正成为务实、高效、公正的“领头羊”。其次,在2009年新修或完善道路,彻底改变五里村交通设施落后的状况;下大力气发展烤烟及油茶低改、猕猴桃等产业,使之逐步成为五里村的支柱产业;加强村民们的科技知识教育,积极营造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科技指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