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5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云南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pdf

云南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云南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和省投资建设的林木种苗工程。包括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林木良种基地(包括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林木采种基地、基因保存林、引种试验林、子代测定林、苗圃、林木种子加工贮备设施设备、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室)和林木种苗信息中心等建设项目。第三条省、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林木种苗工程项目的管理。无专职种苗管理机构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明确有关机构具体负责。第四条林木种苗工程的各类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经批准立项后,由建设单位聘请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项目总体(初步)设计,总体(初步)设计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作业(施工图)设计,作业(施工图)设计经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后组织竣工验收。第五条林木种苗工程的建设项目坚持按项目投资,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设计和有关标准检查、验收的原则,实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进行规范化管理。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云南省林木种苗工程由省、地、县三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项目法人责任制。第七条省、地、县三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都要成立林木种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工程实施中的重大事项,协调与计划、财政、审计、稽核等有关部门的关系,解决林木种苗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种苗工作的厅、局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计划财务、造林、种苗、规划设计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办公室分别设在省、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种苗管理机构。第八条省、地、县三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辖区内的林木种苗工程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林木种苗工程项目的审核,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指导、检查、监督和技术培训工作。第九条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规划和要求,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建设省、地、县三级林木种苗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种苗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档案、工程实施进度、资金使用、信息反馈及报表、报告、总结等。第三章设计与施工管理第十条各建设项目的林业主管部门,要按国家和省批准的建设项目组织设计,严格按设计组织施工和检查验收;组织计划财务、造林、种苗等有关职能部门和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对项目施工等进行指导,保证设计与施工质量。第十一条林木种苗工程设计实行招投标制、设计质量负责制。第十二条总体(初步)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额和建设内容编制,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要签订设计合同。设计完成后由地、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将总体(初步)设计(一式20份)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报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三条总体(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建设内容、规模与布局,培育工程设计,基础设施与设备建设,投资概算及年度安排,项目的经营与管理,效益估算和位置图、平面区划图、场区布局图、各单项工程设计图等。第十四条总体(初步)设计批复后,建设单位才能组织作业(施工图)设计。作业(施工图)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批复的总体(初步)设计编制。如建设内容多,一个设计单位不能完成整个工程的作业(施工图)设计的,可以分单项招聘多个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第十五条作业(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依据;作业区划,包括种质资源收集区、采穗圃、播种区、无性繁殖区、移植区、试验示范区、工厂化育苗区(包括温室区、大棚区、组培区、全光雾扦插区、炼苗区)等;辅助生产工程设计,包括土壤改良、土建、给水工程(水源工程、引水工程、灌溉系统工程、喷灌工程)、排水工程、道路工程、供电通讯工程、防护工程和生产配套设施(包括生产、加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工器具设备、科研设备、生产用房及现代育苗设施)及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等。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林木良种基地: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依据;建设项目及规模;生产基地区划;土建工程、设施、设备规划;建园技术设计,包括无性系来源及数量、无性系配置、定植密度、嫁接方式、补植补接、子代测定试验方法、栽培技术要点等;经营管理措施,包括松土、除草及施肥等土壤管理、树体管理、留优去劣及抚育疏伐管理、病虫害防治、隔离带及防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