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物理精品教案【新版多篇】【说明】高中物理精品教案【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高中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2.了解黑体辐射,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及提出的科学过程,领会这一科学突破过程中科学家的思想。4.了解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教学重点】能量子的概念。【教学难点】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启发、引导。【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19世纪末,牛顿定律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机械运动方面不用说,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释了温度、压强、气体的内能。在电磁学方面,建立了一个能推断一切电磁现象的Maxwell方程。另外还找到了力、电、光、声等都遵循的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沉醉于这些成绩和胜利之中。他们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头了。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是指什么呢?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另一朵与迈克尔逊实验有关。然而,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就从第一朵乌云中降生了量子论,紧接着(1905年)从第二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领域。正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能量量子化的发现——物理学新纪元的到来”。二、进行新课1.黑体与黑体辐射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7第一段,思考:什么是热辐射,物体的热辐射有什么特性?(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热辐射现象师: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造成的,它与温度有关,因此称为热辐射。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中较短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强。。例如:在给铁块加热使其温度升高时,从看不出发光到暗红到橙色到黄白色,这表明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课件展示:铁块在温度升高时颜色的变化(下图)。(板书)1热辐射①定义②特性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2)黑体教师:除了热辐射之外,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不同的物体吸收和反射电磁波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板书)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教师:课件展示黑体模型(如下图)并进行阐释。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带小孔的空腔,那么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会发生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小孔可近似看作黑体。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教师:一般材料的物体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呢?高中物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6、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教法建议一、讲解摩擦力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介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于摩擦力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