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习与预设语文老师拿到教材开始备课时,常有的想法是:这篇课文该怎么教。其实,在“怎么教”之前还有一个“教什么”的问题。这个“教什么”既要跟课程目标要求一致,也要与学生“学什么”一致。要想让“学什么”和“教什么”完美统一起来,只有强化学生的预习和教者的预设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HYPERLINK"http://www.teachercn.com/zxyw/teacher/kzkt/"\t"_blank"课堂HYPERLINK"http://www.teachercn.com"\t"_blank"教学预设是一种对将要进行的HYPERLINK"http://www.teachercn.com"\t"_blank"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如果预设是剧本,那么要让演出精彩,就得要考虑演员的因素。作为一名语文HYPERLINK"http://www.teachercn.com"\t"_blank"教师,应当依据学生实际与HYPERLINK"http://www.teachercn.com"\t"_blank"教学任务需要,对HYPERLINK"http://www.teachercn.com"\t"_blank"教学全过程进行比较全面、科学的规划。一篇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如了解背景、感知内容、理解构思、品味语言、探究主题、拓展延伸等,但是如果面面俱到必然会因时间的限制而浮光掠影。所以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重难点来大胆取舍,科学设计流程和方法手段,这样才能让课堂实施更加有效。我想,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还是要从积极组织好学生的预习活动入手。首先,要精心布置好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布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即预习作业中除了基础性的作业外,部分作业要能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作初步的探讨、研究,不能只是一些简单的生词查找或抄写之类的、缺少思维参与的机械式作业。学生的预习其实就是真正的学习,合理的设计预习作业可以使得老师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是自学就懂的,哪些知识需要细心引导的,学生要掌握什么,究竟要教什么,从而帮助老师在学生“懂的多少”的基础上正确确立教学起点,而不是假装学生什么都不懂,一切从零教起。比如,在学生预习《藤野先生》一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藤野先生是一位‘好’老师”很容易感受到,但对藤野先生的“伟大”以及时代背景、鲁迅的思想情感等都不能深刻理解。于是,我在预设时作了灵活的调整。新授时,我紧扣当时的社会特征,带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仔细咀嚼品味。慢慢地,他们理解了语句背后所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深深地被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藤野先生崇高精神所感染,灵魂受到了洗礼,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做好预习作业的调查摸底。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都认为预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前围绕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学习,在新授前对预习作业只作简单检查,看看学生有没有预习就可以了,至于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困难,则常常疏于深入调查。课堂上,教者依旧按照自己先前的预设方案来实施教学,自说自话。学生的学习和教者的传授之间往往处于割裂的状态,不能实现有效沟通、交流。于是就出现了“一头热”的现象,也就是老师们经常抱怨的“教者口若悬河、激情澎湃,听者无动于衷、波澜不惊”。所以要了解学生头脑中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就要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检查摸底。这种真实、准确、及时的预习反馈有利于教者迅速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学生问题的焦点引领到教学重点上,从而找准文本学习的切入口。而切入口决定着新授课的成功与否,抓准切入口,就像抓住了一根线的线头,对于理清新授课的课堂流程、巧妙地深入文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预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金钱关系”这个主题能够很轻易地感知,就改变了原有的预设,重新确定新授重点,以“金钱的力量”为切入口,将学习目标改为人物语言、行为、神态等描写的感受评析。新授课上,我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味,一步步深入理解探究,学生情趣盎然。第三,有效上好预习课。语文预习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其实这远远不够,现实中的学生阅读常常是肤浅、粗糙、随意的,不能正确把握阅读的重点,这样也不便老师准确了解学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预设和新授之前,师生围绕预习开展一定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上好预习课,悉心做好学情分析,才能使课堂实施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成新知,教学生之所不知,练学生之所不足,从而避免预设方案的闭门造车、无的放矢。笔者对预习课的流程作了初步的探索,自认为一节预习课可以由这么几个环节构成:导入、范读、自读、质疑、初步探究等。导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