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通关要点详解.docx
上传人:音景****ka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学考试通关要点详解.docx

自学考试通关要点详解.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学考试通关要点详解2014自学考试通关要点详解自考临近,考生复习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作为一名自考老生,现将自己顺利通过考试的经验总结出来,让大家借鉴。自考通关要点:1.一些考生事先考虑不周,见别人报考,自己也跟着报,稀里糊涂,跟着感觉走:报什么专业、用多长时间考、一学期考几科,都心中无底。在自学中稍遇困难,都心中无底。在自学中稍遇困难,或别的专业热门,就随意更改,结果白白浪费宝贵的光阴。2.一些考生见社会上什么专业热门,找工作容易就报考什么专业,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加上对主考院校、开考科目都不甚了解,见开头几科容易就盲目报考,顾头不顾尾。结果考到后来才发现有难于逾越的“拦路虎”,弄得进退两难,骑虎难下。3.一些考生对自考的困难估计不足。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每次报考不分难易,都报满四科。平时学习又不能坚持,临近考试明知自己准备不充分,心存侥幸。不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四门都考,平均用力,结果四门都是“吊脖子”,无一门通过。4.一些考生无论报读,还是参加考试都是粗心大意:明明自己报的是理科,应当听《大学语文》4学分的课,结果糊里糊涂上了《大学语文》6学分的课,到考时才发现听错了课;还有的课程没有听错,但办理考试手续时,粗心填错了科目代号,本来应考4学分,结果考了6学分,一笔之差,误了半年。5.不少考生平时学习,对教材不愿精读细嚼,疏于思考,懒于动笔,眼高手低,一知半解,蜻蜓点水,学而不实。到考试时面对试卷,似懂非懂,模棱两可,这也没把握,那也拿不准,考试结果可想而知。6.一些考生一味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上找原因,开口闭口;工作忙、时间少、事情多。忙时没时间学,闲时不愿意学,考时碰运气。平时听课也是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芝麻大的事都成为不上课的理由,寻找借口,原谅自己。结果浪费时间,破费金钱。7.许多考生自学缺乏恒心和毅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情好时就看上几页,心情不好时就把书打入“冷宫”,如此一曝十寒,学一点,忘一点,零零碎碎,不成系统,考试成绩可想而知。8.一些考生平时学习无动力、无压力,闲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期望考前几天打突击、熬长夜,就能感到“上帝”。临近考试,手忙脚乱,面对几门课,厚厚数册书,仓促应战,顾此失彼,自然不可能考出好成绩。9.不少考生开始时,心血来潮,信心百倍,干劲十足,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因工作忙、时间少;或因基础差、压力大;或因受挫折、未考过;便失去信心,中途辍学,结果功亏一篑,半途而废。10.一些考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把参加自学考试仅仅看成“混”一张文凭,浅尝辄止,“60分万岁”。平时学习与教材无关的书不看,与考试无关的章节不读,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结果文凭虽到手,但实际能力却没有多大提高。殊不知,考文凭只是手段,长知识、长能力、长水平才是目的。自学真正的目的在于: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11、对于教材:学习以教材为主,这是无疑的。新学一门课程应先通看教材,用笔勾划自认为要点的句子和内容。有时间的话尽量看得细一些,这一期间不必一定要作回忆,而是了解为主。搞清书本的内容及构造联络。12、对于考试纲要:看完教材后对照考试纲要用红笔对书中的查核内容进行勾划(用红笔),纲要有三个层次需求:识记体会使用。我通常对需求识记的内容只划横线,对体会内容划勾,对使用的齐截个要点号(三用或五星),对全书的要查核的内容符号结束后,就可以只对要查核的内容作加深回忆的温习了,你会发现好些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可省下不看了。这时温习要了解,更要回忆了,没有太多方法了(我认为)13、对于课后操练和同步教导书:我是不看不做公共政治课后温习题的,而同步教导书中的最多只做一下选择题,问答类一概不做。总的说来,我考试之前我简直不会动笔写一个字,这是我的`习气。或许有的兄弟要写一下才记住住吧,但也挺费时的。14、对于网上材料:网上内容挺多,我曾经也下载过许多,但很多是重复的,或纲要没需求,或有的是普通高校的课程,底子不实用。我除了高数用了一些外(高数需要较很多做题来操练),其他公共课都没用过。而音频视频类的我一听一看就想睡觉,也仅仅简略重复书本罢了,你别盼望他给你什么新鲜东西,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按查核需求多看两遍书。除非你连公共课的文字都了解不了,话又说回来,你要真要连公共课都了解不了,那就别考了。15、对于回忆力的疑问:很多人要上班,要忙作业,再抽时间看书,年纪也不像十几岁时那么好了,不要以为一次过四门的人就回忆力极好,我估量过目不忘的人在深圳找不出几个。多按你划红线的内容看几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