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第四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验收自查报告二0一0年十二月一日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第四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验收自查报告学校名称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试点立项时间2007年试点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国家、省示范院校立项建设重点专业或专业群是(√)否()检查内容试点前情况建设后情况一、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定位依托襄樊地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掌握数控加工设备的使用、编程及维护相关理论知识,能在制造类企业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工艺编程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2.人才培养模式与特点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出发,探索出“工学交融”教学模式,已总结出了“任务式实训”、“校内生产”、“外协加工”、“班级建在企业”、“轮岗实习”、“就业式实习”等六种行之有效的产学合作教学形式。“工学交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必须在“真枪实弹”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学习,同时创造产品,不管学校还是企业内,“工”与“学”融为一体,在“工”中强调“学”,在“学”中强调“工”,“工”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1)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改革科目课程,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具体整合了以下三门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液压与气压传动》。同时,我们还改革实训项目,以技能培养作为主线安排实训项目,适当增加了部分实训项目,如06年教学计划中就新增了《AutoCAD实训》、《数控机床维护/维修实训》。积极推广“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实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任务或通过实物演示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尝试推行“老生带新生”的教学方法,通过选拔考试从高年级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培养成车间实训辅导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实训。一方面从人员方面保证了“手把手教学”的真正实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这批实训辅导教师的就业竞争力。在教学中也广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绝大部分老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2)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教学充分依托神龙公司、襄阳轴承等大型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人才资源优势,聘请8名工作在一线、具有专业基础理论的技术骨干和近30名能工巧匠来我院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承担教学和实训任务,同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提升实践技能培养课程的教学质量。先后在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襄樊星火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培训”、“工学交替”或“打工”,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真刀真枪地进行了职业规范化训练。1.专业定位与建设思路(1)专业定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面向襄樊区域经济,服务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培养能熟练操作和维护数控机床,具备数控编程、工艺设计与实施能力,对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能够及时处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2)建设思路围绕地方产业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与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标准,系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断完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从职业培养规律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完善“校中厂”,探索“厂中校”,全面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和机制,提高教学质量。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年来,我们不断实践、研究“工学交融”教学模式,总结、提炼出了“岗位接轨三步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通过练岗,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能基本满足企业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新手;通过轮岗,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实现新手到准员工的转变;通过顶岗,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使学生符合企业员工的要求,逐步成长为具有较好综合职业素质的“岗位人”,实现了学生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的接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岗位接轨三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于2009年被省教育厅立项。同时,《高职工学交融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被评为湖北省第六届教学成果三等奖。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实施情况我们根据对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分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模块(含数控车工轮岗)、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模块(含数控铣工轮岗)、数控工艺设计与实施课程模块、数控自动编程课程模块和数控维修课程模块,每一个模块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