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doc

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传统节日文化之中秋节“三五仲秋夕”——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天上神仙、人间帝王——中秋节的传说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这样一则,后羿为了纪念爱妻,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摆上香案,放上她喜欢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其他传说玉兔捣药“玉兔捣药”为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吴刚伐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朱元璋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呼唤众人依时起义。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唐明皇游月宫古时,按习惯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阳,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谓“祭日祭月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但在六朝以前,中秋不为人们所重视,直到皇宫里传出了一个有关唐明皇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传说。至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唐代就有了。拜月和赏月中华民族祭拜月神的历史也非常悠久。自周代起,每逢仲秋时节便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为区别于统治者的月神(夜明之神)祭祀,民间祭月也常称为“拜月”。“拜月”的活动一般都是由持家的主妇来一手操办。中秋之夜,在院子或者花园摆设香案,摆上月饼和各种时令水果,还有一些有特色的祭月用品,包括,月光纸和兔儿爷。红烛高燃,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拜月完毕之后,还是由当家主妇将团圆饼切开大家分食,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的,都要算在一起,大小要一样。如果家里有孕妇,还要多切一份。祭月之风产生了游赏之俗。作为岁时节令,中秋节形成较晚,但玩月这举却由来已久。赏月又叫玩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古时中秋游赏,形式丰富多彩。富者多搭彩楼,贪者多寄圩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通宵达旦。中秋节有许多有特色的节日食饮。最常见者,自然是月饼了。往往祭月之后,家家便铺陈中秋酒宴,一边欣赏明月,一边享用中秋美酒美食。中秋之夜,明月如水,人们还以燃灯助兴,以为娱乐。中秋燃灯之俗,其盛仅次于元宵节。中秋花灯品种繁多,中秋灯市各色花灯争奇斗艳,中秋猜灯谜,也是民间喜爱的中秋娱乐。有的地方还有西瓜灯、桔灯、柚子灯等中秋燃灯。各地的中秋节云南渔潭会是滇西仅次于三月街最大的物资交流会,以经营嫁妆为主。会期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因八月十五日始会,又称"八月十五会"。福州福州的八月中秋节,老百姓对"圆"的意义特别重视,请月用圆几,宴月用圆桌,点塔用圆灯,进香用香球,用的叫的都是圆的。在中秋节期间,还有互赠月饼、摆塔、摆鳌山等习俗。中秋节摆塔、摆鳌山等,营造了浓厚、热烈的节日气氛,而且反映了福州老百姓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为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这种中秋节玩会饼搏状元的习俗,就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有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供应,有馅饼,广东饼、饼干式或三者综合。近年来,包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