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集散控制系统复习题1.什么是集散控制系统?答:将微处理器作为核心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利用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阴极射线管(CRT)显示技术——4C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新型控制系统。主要特点:集中管理、分散控制。2.简述DCS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第一阶段(初创期)(1975—1980年)DCS的雏形,三大组成部分:过程控制装置,操作管理装置,数据通信系统。基本特点: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融入4C技术,数据通信系统为初级局域网。比较注重控制功能的实现,设计重点是现场控制站,直接控制功能成熟可靠,人机界面功能相对较弱。各个厂家的系统均由专有产品构成。第二阶段(成熟期)(1980—1985年)特点:引入局域网作为系统骨干,使得系统的规模容量进一步增加,并且有扩充的余地。在功能上也逐步完善,除回路控制以外,增加了与顺序控制、逻辑控制相结合。加强管理站功能,可实现优化控制和生产管理功能。人机界面功能也有显著的改善,通过CRT的显示能得到更多的生产和系统控制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仍然很差。第三阶段(扩展期)(1985年以后)主要特征:开放系统特点:增加了上层网络,将生产的管理功能纳入系统中。形成直接控制、监督控制和协调优化、上层管理的现代DCS的标准体系结构。各种DCS的差异体现在不同行业应用的控制方法和高层管理功能上。另外组态实现标准化,支持IEC61131-3所定义的五种编程语言。系统的开放性有很大的提高,构成系统的产品不再专有化。现场总线技术也开始应用到系统中。第四阶段(新一代DCS)(90年代后期)管控一体化特点:引入企业信息网,更加注重信息化和集成化;以实现管控一体化,采用C/S的结构,可以直接连到Internet;FCS进一步分散化;I/O处理单元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平台的开放型与应用的专业化。3.OSI通信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相同与不同点相同:它们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而且,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传输层及传输层以上的层都为希望通信的进程提供端到端的、与网络无关的传输服务。不同点:OSI模型有3个主要概念:(1)服务;(2)接口;(3)协议。可能OSI模型的最大贡献就是使这3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明确化了;TCP/IP参考模型最初没有明确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例如,互联网层提供的真正服务只是发送IP分组(SENDIPPACKET)和接收IP分组(RECEIVEIPPACKET)。因此,OSI模型中的协议比TCP/IP参考模型的协议具有更好的隐藏性,在技术发生变化时能相对比较容易地替换掉。最初把协议分层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能做这样的替换。OSI参考模型产生在协议发明之前。这意味着该模型没有偏向于任何特定的协议,因此非常通用。不利的方面是设计者在协议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因此不知道该把哪些功能放到哪一层最好;TCP/IP却正好相反。首先出现的是协议,模型实际上是对已有协议的描述。不会出现协议不能匹配模型的情况。唯一的问题是该模型不适合于任何其它协议栈。OSI模型有7层,而TCP/IP模型只有4层。OSI模型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在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模型在网络层仅有一种通信模式(无连接),但在传输层支持两种模式,给了用户选的机会。5.工程师站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工程师站主要功能包括:1)系统维护功能。系统维护是对系统做定期检查和维护。2)系统管理功能。主要用来管理系统文件:一是将组态文件自动加上信息,生成规定格式的文件,便于保存、检索和传送;二是对这些文件进行复制、对照、列表、初始化或重新建立等。3)系统组态功能。系统组态功能用来生成和变更操作员站和现场控制站的功能。4)系统测试功能。系统测试功能用来检查组态后系统的工作情况,包括对反馈控制回路的测试核对顺序控制状态的测试。6.控制系统组态应包括的内容有哪些?硬件组态:控制器、输入(输出)卡件、安全栅、继电器、端子排、空开、信号线、电缆线3k:A.\V'a7z:x软件组态:系统硬件结构、变量定义、控制策略组态、静态画面、动态链接、实时趋势、历史趋势、PID参数整定、通讯组态1\系统组态主要是硬件的分配\根据系统的大小完成系统的构成多由厂家完成&Z4Q,p;J8a2\应用组态系统点的分配控制回路的组态画面的组态历史报警的组态等待等7.DCS的通信网络系统的特点有哪些?(1)传输速率具有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一般办公室自动化计算机局部网络响应时间为2s~6s,而它要求的时间为0.01s~0.5s。(2)误码率具有极高的可靠性。须连续、准确运行。(3)开放性适应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