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doc

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行动导向理实一体”教学公开课教案学习领域(课程名称)语文学习情境、子情境(课题)《我爱这土地》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日期5月18日第三节教师目标群体(授课对象)2011(11)班全体学生教学环境(授课地点)教室(含多媒体)教材名称及版本语文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教学准备(含教具)PPT课件学习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社会能力目标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学对象分析授课对象为职专一年级学生,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也是本学期所学的第一首现代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几首诗的学习。因此,教学应根据文体特点,通过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在比较中掌握学习诗歌的门径。学习重点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学习难点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教学思路教学应根据文体特点,通过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在比较中掌握学习诗歌的门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学习任务(工作任务)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分钟)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写了一首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让我们—起来感受它。学生聆听,初步感受通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背景资料介绍(1分钟)了解写作背景展示写作背景阅读、了解写作背景为了理解诗歌的意蕴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深情地朗读诵读法指导阅读、适时点评听朗读录音,2、自读课文。3、小声跟读课文录音。4、齐读课文。1、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2、读准字音,初读理解诗歌内容3、用沉郁悲壮的调子来读,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细腻地体味探究欣赏法初读诗歌我们知道作者把自己比作一只鸟,借助鸟的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么这只鸟歌唱的内容有哪些呢?同学们读诗找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引导学生找意象诗中出现的“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了什么?土地:象征国家对祖国的热爱河流:象征人民对人民的赞扬风:象征斗争对侵略军的痛恨黎明:象征前景对未来的憧憬帮助理解诗歌意蕴第二节一问一答有何用意?直抒胸臆教师小结:全诗巧妙地通过多种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从而激励着当时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的斗志。齐读全诗读出深沉、激昂、悲壮之情诗歌的比较《中国的土地》和课文《我爱这土地》比较阅读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内容上:相同点都是写的中国的土地。不同点:《我爱这土地》主要是写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现状;而《中国的土地》主要是写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代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2、感情上:相同点都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同点:《我爱这土地》中除了表达爱国之情外,还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对革命者的赞扬等情感。《中国的土地》中更侧重于对祖国和人民的赞美。自由读两至三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帮助理解诗歌意蕴,体会作者感情作业古往今来表达爱国之情的诗歌有很多,请同学们上网查找古诗词中找出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摘抄在积累本上。仿写诗歌巩固提高课后记要:1、目标达成反馈2、学生作业反馈3、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学习质量评价(表)说明:学材、任务书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另行编制,附于教案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