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旅游法规与案例分析》课程教案第六章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管理法律制度(3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范围、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方法与措施、违反《文物保护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理解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及等级划分标准、自然保护区的分级与管理、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掌握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及等级划分标准、文物保护管理的原则、我国地下文物的考古发掘的相关规定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教学重点1、风景名胜区的划分及管理2、人文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教学难点人文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授法辅助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数量、特色和价值。为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很好地处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目前,世界各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并把其视为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讲授新课第六章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第一节旅游资源保护法规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P115-1161、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一般泛指人们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所感兴趣的各种事物,如民族风情、山川风光、历史遗迹、地方特产等。从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旅游资源的概念可作出如下表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潜能的不断发挥,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内涵会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2、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多个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类也就因角度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方法。目前应用最广的分类方法,是按照资源的性质和成因,可以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1】、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凡是能够引起人们较大兴趣且具有观赏、游览、休养或科学价值的,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如山川河流、自然风景区、动植物保护区、岩溶、海滩、气候、天气,等等。【2】、由各种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的人文景观,由于各有自己的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都属于人文旅游资源。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代陵墓、古典园林、宗教文化、社会风情、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等等。2003年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把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同年5月1日实施。二、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P116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从1985年开始分批公布了世界遗产目录,强调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对整个人类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1982年11月19日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2002年10月28日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修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6年9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风景名胜区条例》,1989年12月26日第7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4年9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使旅游资源的保护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除此以外,我国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也有关于保护旅游资源的相关条款,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城市绿化园林管理条例》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发布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在法律的保障下,我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三、旅游资源保护法规的基本内容P116-117旅游经济组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者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旅游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范围与原则,旅游资源的划分、规划、基础设施等。第二节自然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一、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概述P117自然旅游资源是地球表面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旅游价值的景观,它历经亿万年演化而成,无需人类过多改造就可给游客带来美的享受,如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和一些风景名胜区。构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主要有山水风光、奇山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气候与气象、生物景观等。这些景观的形成,不仅有亿万年的沧桑历史,而且有其独特的生成环境和条件,如在特定地质地貌环境下形成的四川九寨沟;在碳酸盐岩地区形成的云南石林、地下溶洞;火山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