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鬼神辨证思想.docx
上传人:是你****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朱熹的鬼神辨证思想.docx

朱熹的鬼神辨证思想.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朱熹的鬼神辨证思想朱熹的鬼神辨证思想作为中国中世纪以来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朱熹的学术思想虽然具有较浓的理性主义色彩,不过陈荣捷先生亦曾指出:“朱子实一最虔敬而富有宗教热诚之人”(《朱子之宗教实践》),其有关鬼神与魂魄大量的或哲理化或神秘主义的理论演绎就是例子。当前学界对朱熹的鬼神观已有较充分的讨论,对其魂魄观念却关注不多。尽管《论语》里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据《礼记·中庸》记载,孔子也曾对鬼神的形态、功能等做过较详细的解说: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在孔子看来,鬼神无声无形,人难以耳闻目睹其存在,然而鬼神又随处皆能发显其盛“德”,使天下之人对之祭拜不已。朱熹在《中庸章句》中对孔子所言鬼神的形态与功效评价说:“鬼神无形与声,然物之终始,莫非阴阳合散之所为,是其为物之体,而物所不能遗也。”朱熹认为,自然万物的产生与消亡这一终始过程全由阴阳之气聚散而成;然鬼神乃理气合构所生,是阴阳二气中之灵秀者,因此,世上无一物中无气,亦无一物中无鬼神。对于人而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鬼神亦在人体之中,并且是构成人的身形与“思虑营为”功能的主体。《礼记·礼运》道:“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朱熹便称赞“人者,鬼神之会”一说“说得好”(《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所以,当门人叶贺孙问:“鬼神便是精神魂魄。如何?”朱熹便回答说:人身的言笑思虑功能与天地自然的风雨雷电等气象变化,都是缘于同样的天地阴阳之气的感应与聚合,这便是鬼神之功。天地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这一有机体中的重要一分子,在物理构成方面人与天地万物相应相通,鬼神之盛“德”在天地之间和人体之内的运行表现也是一致的,故此人体“内外均无非天地阴阳之气”。而人体中的鬼神又即“精神魂魄”(《朱子语类》卷三)。那么,鬼神与魂魄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朱熹明确指出:“精气就物而言,魂魄就人而言,鬼神离乎人而言。”(《朱子语类》卷六十三)精气为所有事物所共有,因而从本质上说,鬼神与魂魄均为精气之流行;二者的区别则在于:魂魄仅是对应于人而言,鬼神则超越于人,并无专指。此外,据《礼记·祭义》记载,孔子的弟子宰我问鬼神究竟为何物?孔子答道:“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其中的“气”与“魄”,郑玄注曰:“气,谓嘘吸出入者也。耳目之聪明为魄。”(此处的“气”便是魂,而《礼记》中本就有“魂气”一说,如“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又曾引孔子之言曰:“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孔颖达则进一步疏解了上述孔子关于鬼神气(魂)魄的话:“气,谓嘘吸出入也”者,谓气在口嘘吸出入,此气之体无性识也。但性识依此气而生,有气则有识,无气则无识,则识从气生,性则神出入也。故人之精灵而谓之神。云“耳目聪明为魄”者,魄,体也。若无耳目形体,不得为聪明,故云“耳目聪明为魄”。在孔氏看来,气本无性与识,但识依此气而生,性是神出入之所由来,气被附上性识之后即“谓之神”;魄指人的耳目手足等知觉运动器官,是人的“聪明”等感觉与思维功能的形质载体,若无其存在,“聪明”也就无从显现,于是“耳目聪明为魄”,为“鬼之盛”者。从此处来看,孔颖达似乎是认为:气(魂)是人的生命产生和延续的基础,是人的精神所凭附之物;魄是人的感官功能所依凭的物质实体,即血肉之躯。朱熹在此基础上则给予了魂魄的内涵与性质更加清晰合理的说明。他首先肯定气有清浊之分,“清者是气,浊者是形”。而“气是魂,谓之精;血是魄,谓之质。所谓‘精气为物’,须是此两个相交感,便能成物”(《朱子语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