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建筑工程中外窗渗水原因及控制措施浅析建筑工程中外窗渗水原因及控制措施浅析摘要: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建筑物的外窗则是联系建筑物内部与外界的窗口。但正是因为这些窗口的存在,往往因渗漏而造成室内装饰发霉变黑,极大地影响了居住环境及建筑的使用寿命,给用户带来了许多烦恼和不便。关键词:建筑工程;外窗;渗水;原因;控制措施Abstract:Asthesayinggoes,theeyesarethewindowtothesoul,butoutsidethewindowofbuildingisthebuildingsinsideandoutsidethewindow.Butitispreciselybecauseofthesewindows,oftenduetoleakagecausedbyindoordecorationblackmold,greatlyinfluencetheservicelifeofthelivingenvironmentandbuilding,broughtalotoftroubleandinconveniencetotheuser.Keywords:buildingengineering;outsidethewindow;seepage;causes;control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前言建筑外窗的水渗漏是建筑工程正常使用过程中,极为常见的问题,也是较难以根治并亟待解决的建筑质量通病。它对建筑工程的观感质量和正常使用影响很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居住生活。外窗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材料是基础、设计是前提、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经过对以往工程的研究分析和经验总结,在工程外窗防渗漏问题上,强化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加大各职能部门的监控力度,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按照门窗施工规范和相关措施的要求进行操作,使外窗的防渗漏达到了预期目标,确保工程质量。一、外窗渗水部位及原因(一)渗水部位1.窗框渗水:窗框一般采用直角拼接或45°角拼接,由于拼装时未先采取注胶等防渗措施,拼接处存在缝隙,雨水进入框中必然从缝隙处渗漏。2.窗扇渗水:窗扇一般采用直角拼接或45°角拼接,与窗框一样,拼装时未采取防渗措施,存在缝隙,部分窗扇加工、运输、安装过程中发生变形,窗扇关闭后密封性差,必然引起渗水。另由于有些密封条选型不好,密封性差、老化快以及安装后在角部未妥善处理形成缝隙,导致渗水。3.窗侧面渗水:主要是塞缝不实,密封膏密封效果差而引起渗漏。实验室检测时,侧面的漏水如要来自侧面挡板的模拟条件下隙缝渗漏。(二)原因1.原材料本身的质量原因(1)窗框、窗扇因温差产生变形、产品不规矩、强度不够、对角线公差大于3mm,与洞口配合间隙过大,导致渗漏。(2)窗框安装后,因洞口四周所抹砂浆与墙体原基底找平层不能永久结合,再加上铝合金窗的热膨胀和低温收缩系数比较大,使用不久就会发生窗框边砂浆粉刷层开裂、脱落,出现渗漏。(3)窗扇反复开启,使边框受到推拉振动,因窗的周边未采用高弹性密封材料,使安装后所抹砂浆与原有砂浆面分离产生缝隙进而造成渗漏。(4)推拉窗密封条质量差,在温差作用下过早变形失效,从而无法阻挡雨水渗入,导致渗漏。(5)部分外窗套窗台外墙饰面砖勾缝开裂,导致雨水顺着微小裂缝渗入内墙四周。(6)外窗外侧窗框四周未做防水密封处理,仅用低档玻璃胶嵌缝,玻璃胶过早失效,在风力作用下雨水从窗台外侧渗入室内。2.设计方面的原因(1)建筑设计图纸中,设计院只负责建筑的立面效果,只确定外窗的立面分格,没有按不同的建筑高度、建筑体型、所在地区的风荷载标准值进行窗的结构计算,此项计算都由具有门窗的设计资质的施工单位负责设计,所有的责任由施工单位承担。若设计达不到要求,窗必然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可能存在玻璃与型材脱胶,型材与型材拼接产生裂缝,窗与墙体产生裂缝。所以对铝窗本身的抗风压性能计算及玻璃验算应符合本身的性能要求是非常重要的。(2)设计时选用窗型没有认真考虑。如高层采用868系列推拉窗,按传统制作法,下框的排水孔洞偏小,大量的水聚集在下滑内而无法迅速排出,整个排水通道没有达到应有的功能,在室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下滑积水很容易翻过下滑挡板进入室内。(3)外窗防水设计应根据“排水为前提,防水为基础,密封为关键,多道设防,共同作用”的原则,重视合理的防水构造设计,优选防水材料和粉刷等级。3.施工管理方面的原因(1)外窗防水施工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及设计要求精心施工,局部地方防水措施不当,造成细部节点质量低劣,密封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2)外窗操作工序不当以及产品保护和检测等管理措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