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稻米乡情馆实践活动——小学英语拓展课案例青浦区朱家角小学周明娟盛志洁陈勤凤执笔一、资源介绍水乡古镇朱家角位于上海西侧约50公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合人们集居耕作,特别适合种植稻米。据史料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期已形成集市,至汉代即已在中原发展出成熟的农业技术和文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朱家角的米市在上海独占鳌头,享誉国内外。稻米乡情馆设在北大街上的合丰米行,位于北大街297号。馆内布局是依照原来合丰米行的老店员雷家麟先生的回忆和指导重新布置的。稻米乡情馆分为老米行、稻作文化馆、米食文化馆及丰收乐园四大部分。稻草人、农民画、栈条、米囤风车等等展品使展馆充满浓郁的“民以食为天”的农耕气息。耒、耜、镰刀、锄头、犁等农具细腻地展示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全过程,是教育孩子得知粮食来之不易的生动教材。老米行反映了二三十年代朱家角米市的兴旺。稻米乡情馆代表的稻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曾经非常发达的朱家角米业的纪念,它所显现的东方神韵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世界博览会秘书长洛塞洛太斯等名人也曾来这里指导和参观。因此,稻米乡情馆也是学生英语口语训练、实践的主要场所之一。建馆以来,与朱家角地区的学校共同开展了各项专题教育活动,是朱家角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也是红领巾导游团的培训、活动基地。至今已经开展了“稻米情、民族结”、“追寻千年古镇、梦回灿烂文化”、“走近乡土文化”、“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探索”、“我教外国游客认农具”、“稻米乡情馆之体验”等专题活动。二、基本学习目标稻米乡情馆内主要资源与农业生产有关,生僻词语比较多,因此比较适合小学高年段。馆内可供英语拓展学习的资源比较丰富,针对场馆情况和学生学习基础,实践活动可分阶段进行,基本学习目标依此而定。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认识一些农具,并知道农具的英语表达,。了解这些农具的用途,并能用英语简单表述。通过二楼“米食文化馆”展区中的图片和实物,知道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其代表食物的英语表达。在看看、摸摸、做做、想想等体验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尝试农具的操作使用,让学生体验农耕文化,感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养成节约粮食和爱劳动的好习惯。在“老米行”展示馆中,认识一些粮食作物及其英语表达,知道一、二种作物的营养价值并能用英语互相交流。利用“米食文化馆”中的布置,学习不同传统节日饮食的简单制作方法,并能用英语介绍流程。通过对话、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英语口语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中国饮食文化,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用英语演简单的小品:再现“老米行”买卖的场景、农民耕作的场景。尝试用中英文撰写解说词,尝试向中外游客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不同的饮食文化,学会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方法。通过演绎、学做小导游等学习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和文明素质,加深对稻米乡情馆的认识和喜爱,树立发扬家乡优秀文化传统的信心。三、教学活动设计适合年段:小学四年级项目:稻米乡情馆实践活动(一)时间:1小时资源配合内容与要求活动建议1、“稻作文化馆”中的农具和书画。2、展区中有关农具的介绍。3、农民耕作全过程的录像。4、“米食文化馆”中有关节气饮食文化传统的图片。1、认识一些农具,并能用英语表达部分农具的名称,例如:waterwheel(水车)、plough(犁)、sickle(镰刀)、hoe(锄头)等。2、了解部分农具的外形、功能和使用方法,能用一句英语来表述,并尝试操作。3、能了解农民耕种过程的几个步骤。4、学习不同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代表性的文化传统的食品,并用英语来表达。例如:zongzi(粽子)、stuffeddumpling(汤团)等。1、参观“稻作文化馆”,仔细观察农具和书画。2、听讲解,了解主要农具的外形、功能和使用方法。3、尝试农具的操作使用,让学生体验农耕文化。4、引导学生边看实物,边查阅英语单词,并说英语单词。5、制作农具、传统节日、传统食品名称的中英文对照小卡片。6、引导小组对照实物、图文进行对话,引导学生用英文作介绍。项目:稻米乡情馆实践活动(二)时间:1小时资源配合内容与要求活动建议1、“老米行”展区实物的展示及讲解。2、“老米行”展区碾米区域。3、米食文化馆中的图文,面粉、米等实物。1、复习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全过程,并学习这一过程的英语表达方法。2、认识一些粮食作物,并能用英语表达:wheat(麦子)、peanut(花生)、redbean(赤豆)、greenbean(绿豆)等。3、知道一、二种作物的营养价值并能用英语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