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31《回声》.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31《回声》.doc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31《回声》.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31《回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感悟“捡、扔、激、碰、荡、返”等词语的用法。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2、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课件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观察水的波纹。教学过程:一、自读识字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3、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提出读书要求:1.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2.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小伙伴请教。二、合作交流识字1、大屏幕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小组内自学生字。2、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3、男女生比赛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开小火车读词语。4、小组内交流识字经验,全班交流。5、游戏闯关(一)你会比较读吗?(二)猜字谜——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朗读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感悟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三、品读领悟1、进入情境,体会景美⑴我们随着青蛙妈妈出发啦!大家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忽然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啊!到地方了!快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看到了这样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⑵(出示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向我们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谁想把对这里的赞美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2、抓住标点,体会心情⑴小青蛙跟着妈妈诱导桥洞底下了,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可高兴了,你在听,他在说什么?(读出欢快的语气)⑵这时小青蛙又听到了什么?(读出奇怪的语气)(3)指名表演小青蛙和看不见的小青蛙?过渡:好像有人在学小青蛙的话?小青蛙的心里奇不奇怪啊?于是他跑去问谁了?他是怎么问妈妈的呢?(指名读,读出奇怪的语气)3、抓住动词,揭示方法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