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导游辞.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黄鹤楼导游辞.doc

黄鹤楼导游辞.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胡晓创作导游辞胡晓创作导游辞黄鹤楼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做客,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我叫胡晓。大家可以叫我小胡,或者胡导也行。胡导,胡导,我可不会胡乱指导啊,哈哈。相反我会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大家服务。,我身边的这位是司机康师傅,他开车多年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在游览的途中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尽管提出,我们将会以各位的安全和满意为目标,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充实和丰富各位此次的江城之旅,最后预祝大家旅途愉快!(141)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蛇山之巅,它始建于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以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蜚声中外。黄鹤楼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的。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一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的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竞相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是有些言过其实,但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着中外游人。北京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咱武汉也有这么一说:“来武汉,不到黄鹤楼就会终身遗憾。”现在我们眼前这座金碧辉煌的楼阁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现在就请大家跟小田一起进去看看。(367)我想在这大厅最引各位注意的就要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神话传说,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画面上的这位仙者,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下面黄鹤楼的人群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愿仙人黄鹤早返人间之意。其实关于这幅壁画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古时候,有个姓辛的人在黄鹤山头卖酒度日,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虽本小利微,但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他见老道非常可怜,就慷慨应允。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辛氏则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忽然来告别说:“每日饮酒无以为酬,只有黄鹤一只可借,聊表谢意。”说罢,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桔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说完后老道就不见了。辛氏拍手一试,黄鹤果然一跃而下,应节起舞。消息传开后,吸引了远近的游人都来饮酒,酒店的生意大为兴隆,辛氏因此而发了财。十年后,老道突然出现在酒店,对辛氏说:“十年所赚的钱,够还我欠的酒债吗?”辛氏忙道谢,老道取下随身携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起一只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载着老道飞走了。由此便出现了壁画上的情景。除此壁画之外,就是这幅被誉为黄鹤楼二绝之一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干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令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令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647)好,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起到楼上继续游览。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并非二楼,而是一楼和二楼之间的夹层,俗称跑马廊。现在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了,黄鹤楼外观为五层,但里面却不是这样,它实际上有九层。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9”为阳数之首,又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在这个跑马廊里主要是陈列一些名人字画,大家可以观赏一下。(165)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二楼,我们就可以看到黄鹤楼的历史,先请看这幅题为《孙权筑城》的壁画,再现了当年修建黄鹤楼时的历史背景。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州,取四川,势力大盛,却不肯归还荆州。东吴大将吕蒙用计杀了关羽,夺回荆州后不久,刘备亲率十几万大军伐吴,孙权知道战事不可避免,便一面向魏称臣求和,一面集中力量对付刘备。为了就近指挥这场大战,孙权在长江边上依黄鹄山之险筑夏口城,并在城头黄鹄矶上建楼作观察了望之用,这便是最初的黄鹤楼。大家再看中间的《黄鹤楼记》,论三大名楼,黄鹤楼排在首位,而论楼记,最没有名的就属黄鹤楼楼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篇是从十多篇楼记中选出的,它偏重于写实景,整篇文章不足三百字,但却写清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传说以及人们在黄鹤楼上活动的情形。另外在这里还展出了历代黄鹤楼的模型,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共六座。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黄鹤楼饱经了历史的沧桑。我们现在这个黄鹤楼就是以清同治楼为雏形重新设计建造的。(410)下面请各位再和我一起上三楼看看。三楼展示的是黄鹤楼的文化渊源。这组《文人荟萃》的板画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在壁画的中间大家可以看到这位穿红衣的诗人,他就是崔颢,相传有一年崔颢慕名来到黄鹤楼,他游览完后就留下了今天被我们广为传唱的名篇《黄鹤楼》。由于崔颢当时名气不大,诗好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