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职业技能“错配” 高校毕业生加速蓝领化.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专业与职业技能“错配” 高校毕业生加速蓝领化.doc

专业与职业技能“错配”高校毕业生加速蓝领化.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与职业技能“错配”高校毕业生加速蓝领化高校应届毕业生6月底开始陆续离校,而就业形势紧张也已成定局:2013届本科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为35%,低于上届同期12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上届同期11个百分点。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而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将面临2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压力之下,高校毕业生蓝领化正在加速。数据应届生签约率明显下滑麦可思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上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上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上届同期13个百分点。除去将近700万应届生的基数压力,高等教育和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也是造成应届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指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表现之一是择业地域不匹配。大城市高技能人才富余,而中小城市捉襟见肘。之二是未来知识需求和就业队伍结构不匹配。目前,中国每年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远远超出各经济部门对人才的需求。而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职位数量增长,将推高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这种“学非所用”的态势在麦可思提供的“就业红黑榜”中有所体现。2013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等;2013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这些专业均已经连续三年就业率垫底。据麦可思研究院分析,部分红牌专业是供大于求造成的;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符合条件的人才。事实上,这种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尴尬已经十分明显。麦肯锡报告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与其实际表现不匹配。2013年,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1/3称很难找到高技能人才,61%的企业将此归因于应届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就业训练,“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从校园到职场的道路充满了重重障碍。”麦肯锡公司合伙人陈立凯表示,许多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难以完全满足初级岗位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单位、教育机构和大学毕业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学科的就业前景并不清楚,这就出现了职业技能上的“错配”,以至于难以顺利就业。趋势高校毕业生加速蓝领化尽管高校毕业生就业相较往年更加困难,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就业仍在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趋于匮乏,农民工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也在于,受过高等教育的莘莘学子开始找准定位,能够弯得下腰去进行自主创业或者从事生产性行业中的技术工作。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2013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以上专业与2012年的绿牌专业相同,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此外,2012届毕业大学生半年后有1.2%的人自主创业,三年后有3.7%的人自主创业。从行业看,2012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金融业,但近3届就业的比例逐届降低;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业,近3届就业的比例却逐届增加。如果暂不考虑自主创业的问题,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可以明显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蓝领化的倾向加重,这与社会的需求有关。“今年毕业699万大学生,真正短缺的是一线的体力劳动者和蓝领工人,大学毕业生都想当白领,都想进机关、事业单位,实际上就业主体仍然在企业,因此必须调整招生结构、教育结构,增加蓝领工人和技术工人供给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大学生近年的就业率不到65%,真正的体力劳动者的失业率在4.3%以下,这并不是说读书无用,而是我们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对劳动力需求需要调整。”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吕政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根据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和调整,中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正飞速增长。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