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doc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区政协委员徐建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迫切要求。面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作为北部地区,如何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的新领域、新途径、新方法,走出一条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加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我区北部地区社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区北部地区历史上曾是革命老区、苏区、库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县设区以来,北部街乡镇充分利用武汉市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成果,抢抓发展机遇、调整发展思路,把打基础、抓特色、扩大开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执著追求,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构建木兰生态旅游区,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面貌实现了明显改善;落实惠农政策,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推进城乡公平国民待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创新社会管理制度,村民自治组织得到加强。但随着社会变革特别是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变化,北部地区社会管理的矛盾也日益突显,其矛盾和问题显而易见。(一)乡镇管理职能弱化,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有的总支或管理区机构撤销,人员上收,地方政府与农民群众近距离接触缺少一个桥梁。原有的“七站八所”曾是农村最活跃,与农民打交道最重要的机构,但事业单位改革后,大批人员买断了身份,推向了市场,经营服务阵地萎缩,人员积极性降低。剩下的与乡镇履行职能最直接、最密切的部门,如公安、司法、林业、国土等执法管理部门,行政上由区主管部门直管,乡镇管事不管人,或多或少增加了调配、管理的难度。政府承担了无限责任,很多乡镇干部对农村社会管理感到无能为力。同时,目前乡镇干部职数减少,年龄断层,有的甚至出现有编制、无人员的情况。这些都使乡镇在履行职责等方面受到了影响。(二)村民自治能力不强,管理功能发挥不力。乡镇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设“小政府,大社会”,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但目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村干部选举产生存在一定漏洞。如贿选、宗派房头、托关系找后门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部分村干部的政治素质较低,少数人当上村干部后,管理能力差、服务意识弱,很少花精力去为村级管理发展谋大事、干实事。三是村级管理制度不健全,公开透明程度不高,村民对村级财务、项目、事务管理的民主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认为“管不够”,“不是哪一个人的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三)农村产权不明晰,农民利益难以保障。一是农村产权流转平台不完善,中介组织不健全,信息不畅通。农民的土地、山林、水面大多被开发商廉价租赁或转让,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切实保障。二是产权确权不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水面)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等方面,由于历史等原因,还存在一定产权矛盾纠纷。特别是与城镇比,城镇居民的土地、房产可以自由进入市场,取得独立的交易收入和用作贷款抵押。但农民的财产权利不明晰、不完整,农民尽管拥有土地、房屋等财产,却难以转化为发展的资本,制约创业发展的能力。(四)空村现象比较普遍,社会管理难度增大。由于北部农村经济不活跃,本地就业岗位少,大批农民以外出打工为职业。据调查,北部离土离乡外出打工人员比例比南部明显要高,由此带来北部农村平均人口空村率达到50%以上,高峰季节达到60%以上;房屋空置率达到20%以上,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年青夫妻拖家带口外出,过去,留在农村的都是“6038”队伍,现在妇女在减少,儿童也在减少。由此带来农业抛荒严重,经营粗放;带来农村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管理、未成年人管理等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二、创新北部地区农村社会管理的建议我区北部地区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既不等同于全省很多普通农村,也不等同于我区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我区融入武汉城市化进程,南部地区要先行,北部地区也不能落后。如何在加快南部发展的同时,统筹加强北部地区的社会管理,提升科学统筹发展的水平,需要全区共同研究,大胆突破,勇于创新。(一)统筹城乡资源配置,提升科学发展水平。根据北部资源禀赋能力和区域发展优势,将北部6个行政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实行“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建立城乡发展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按照公用资源城乡共享的原则,围绕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建立城乡互动、体现公平、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配套政策。着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财政对北部转移支付的支撑力度。如新农村建设资金、土地收益金、税收分成、生态补偿等,公共财政要向北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