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苏轼经典浣溪沙工作报告苏轼经典浣溪沙2022-03-0708:00:02小编:admin浣溪沙苏轼簌簌(1)衣巾落枣花(2),村南村北(3)响缫车(4),牛衣(5)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6)睡,日高人渴漫(7)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村子里响起纺车织布的吱呀声。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会儿。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敲门试着问一下有人在吗?只是想讨杯茶喝。注释1.簌簌:花飘落的样子。2.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3.村南村北:泛指整个村庄。4.缫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缲”同“缫”。5.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zhì],豕也,即猪)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6.欲:想要。7.漫:随意。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赏析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着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像。“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