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孩子探究应适度汤阴县县直机关幼儿园申红英《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中有这样一句话: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那么是不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幼儿想探究的问题,都满足他们呢?我认为:孩子探究应适度。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探究问题的能力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些探究活动在教室或家长确定无危险的情况下可以放开“度”,让幼儿尽兴地去探究。在一次认识《长耳朵的兔子》的活动中,我请一位家长抱来了自家的一只母兔和四只小兔,当活动结束时,慧慧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小兔子从哪里来的?”我如果只用语言把兔子出生的秘密告诉她,留下的印象不会太深。那么我们既然有这样的条件,为什么不利用它来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呢?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那位家长。家长爽快的答应了,“等下次再生小兔时,孩子们可以去看。”通过孩子们认真观察母兔生小兔的过程,我已经感觉到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有多么的强烈。当然孩子们想探究的问题是非常多的:红薯长在哪里?麦子从哪里来的?它怎么就磨成了面粉?棉花也是树上开的花吗?等等。对待这些幼儿周围出现的事物和现象,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利用一些业余时间来让幼儿亲自去探究。使幼儿在真正与事物的接触中学到知识,获得探究的能力。让幼儿尝试“危险”幼儿想探究的活动并不都是非常安全的,有些甚至是非常危险的。那么对于有危险的,幼儿又有强烈欲望想探究的问题。教师就应该掌握幼儿探究的“度”。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想象、了解“危险”。孩子们虽然有非常强烈的探究欲望。但对一些有危险的探究活动,还是不能让他们亲自去探究的。如,从楼上跳下会摔死吗?暖气片有多热?等等。对待这些问题,教师就应该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应该创设一个情境,通过情境假设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如:让幼儿把苹果从楼上扔下去会摔碎。放一块湿毛巾在暖气片上会冒烟,一会儿就干了。让孩子和它们比一比,再想一想会怎样?从而通过动脑既满足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又避免了“危险”的发生。真正接触,让幼儿体验“危险”。对一些危险比较小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幼儿亲自去感触。如,盛热水的茶壶,让他们轻轻滴摸一摸;下雪天,他们左路时会摔倒,等等。幼儿通过真正接触,感受到了危险的存在,以后再遇到这些问题时,他们就会想办法去避免危险的发生,使真正的危险远离幼儿。让幼儿树立远大的探究问题的理想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们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但有许多幼儿想探究的问题,并不是老师在幼儿园或周围环境中就能接触到的。这就要求老师要鼓励幼儿终身探究的热情,让幼儿树立远大的探究问题的理想。我的儿子向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妈妈,宇宙飞船是怎样制成的?”面对这个问题,我没有能力让他去尝试制造宇宙飞船。为了不伤害孩子探究问题的能力,我鼓励他,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当一名制造宇宙飞船的科学家。他虽然没有探究到宇宙飞船的制造过程,但他却获得了终身积极学习的动力机制。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支持和鼓励孩子探究问题,不论孩子探究结果成败,重在他们的探究过程和获得探究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尽可能地使每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让孩子们在适度的探究活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