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桑海中学等三校2016-2017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努力****振宇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西省桑海中学等三校2016-2017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江西省桑海中学等三校2016-2017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5月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共40分)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解体”是指()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B.手工工场行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C.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体2.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小农经济受到冲击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C.西方国家倾销商品D.列强打开中国市场3.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察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海军B.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C.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D.对封建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4.1874年,某官员在奏疏中说:“夫日本东洋一小国耳,新习西洋兵法,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藉端发难……若再因循汇沓,而不亟求整顿,一旦变生,更形棘手。”为此,他主张()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向日本派遣留学生D.创办近代海军,巩固海防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下列民族工业出现于广东南海的是()A.陈启沅的继昌隆缫丝厂B.张謇的大生纱厂C.方举赞等的发昌机器厂D.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6.19世纪70年代前后,我国境内出现的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工业()A.都出现在南方的通商口岸B.都是私人投资的近代企业C.都属于外资在华近代企业D.说明自然经济已完全瓦解7.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更变,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机,从未有如此之速者。”从中可知()①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发展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8.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实行“恤商惠工”政策是为了()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C.顺应世界发展潮流D.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9.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了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B.重庆C.上海D.沙市11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12.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13.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14.《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A.该报使用白话文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15.近日,一本距今80多年前的青年男女的“情书大全”——《求婚尺牍》吸引了众多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