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食家》赏析用了整整两个小时读完了这篇仅有六万字的中篇小说,之后更长的时间里便是细细的品味陆文夫先生的用意,在看来颇为轻松幽默的文字间流连而不愿返。——题记《美食家》这篇小说,以家境贫寒、耿直勤俭的高小庭和“好吃”的资本家朱自治作为主人公,小说以二者之间的矛盾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并巧妙地通过高小庭的眼睛去审视“美食家”朱自冶各个时期的行为和心理。一、关于人物首先来看一下主人公之一的高小庭。高小庭出身贫寒,与母亲一直寄住在房屋资本家朱自治家里,母亲帮他维持家务,高小庭帮他买小吃。看起来高小庭是出于受压迫的底层,可小说并没有刻意的表现这一压迫情景,反而具有极强的“反抗意识”。“当叫花子呼啦一声散开而把我烘托出来的时候,我满腔怒火,汗颜满面,恨不得要把手中的竹篮向朱自冶砸过去!”解放之初,高小庭被分配到商业部门做饭店管理工作,强烈的贫民意识使他更加厌恶好吃的朱自冶,甚至厌恶与吃相关的饮食业。他鼓动给朱自冶拉黄包车的阿二转行,使?自冶无车可坐;他在饭店里大搞改革,将极具苏州特色的姑苏名店改造成了大众饭馆。这一切都似乎是与朱自治对着干的,都是因为二者之间的矛盾。但是文革期间,二人竟然同时挂着牌子在居委会门口接收批斗,这就有点让读者大跌眼镜了。此刻的高小庭愤懑而委屈,但也仍然不忘与朱自冶保持理智上的距离: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好吃的人和一个反好吃的人居然站到一起来了!再看朱自治。朱自治是一个地道的房屋资本家,靠收房租为活,以吃为生。“吃,人人都会,可也有人食而不知其味。”似乎朱自治就是这么一个会吃亦知其味的吃客。从小说一开篇,“我”对这个只晓得吃的资本家就是没什么好感的,虽然一直到最后,高小庭看到自己的小外孙有成为美食家的“潜质”,仍是气不打一处来。从头看到尾,我也没有发现这位资本家有什么优良的品质,除了一点,他对于美食的态度。虽然他对美食的狂爱有些过火,但是正是由于这种高小庭缺乏的对美食的热爱,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一些美食文化。同时,这也是二人的矛盾之一所在。因为高小庭从小便被教导不要好吃,他对好吃的人是十分反感的,而自己又要被朱自治叫去买小吃,更是气上加气。正是由于二人之间的矛盾,高小庭才去想投身革命,命运就此改变。而解放之初,分配回来的高小庭出任饭店经理,仍以朱自治为反面教材,时刻以其警醒自己勤俭、大众。正是二人之间的矛盾推动了小说向前发展。至于包坤年,这个在我看来的投机分子,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饭店改革的时候,老师傅们不愿,包坤年出来说话;改革后,朱自治没地方吃饭了,包坤年打小报告,所以间接导致杨中宝被调到交际处;文革的时候,包坤年检举,所以高小庭成为走资派;高小庭下放回来,再次改革饭店,这次包坤年是主力??这个看似小人物其实一直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类似的还有孙碧霞,如果没有她,当初饭店改革后的朱自治也无处可去,之后的情节也都是浮云尔尔。二、关于人物名字以及小说标题最近看小说一直喜欢研究主人公的名字,一个好的作家往往会赋予主人公一定的色彩,而这色彩在其名字中往往有所体现。朱自治,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小庭最喜欢说的。自治,事实上朱自治连自理都有点困难,买小吃要找人,出门要坐车,这就有点讽刺意味了。而高小庭是非常愿意看到他成为一个能生活自理一切靠自己的人的。高小庭,这的确是一个典型小家庭里的小人物,但是他的作用可不小,很能代表小人物的大作用。至于孙碧霞,这个名字就很符合过去女性的名字特点。此外,我很喜欢这篇小说的标题。虽然都很简单,四字标题,但是言简意赅,并且很能体现陆文夫先生的幽默。开篇“吃喝小引”里,介绍了主人公朱自治的背景、生活以及好吃的特点,很是细致生动,并且掺杂介绍了苏州小吃种种。接下来的“与我有涉”,仅四个字便透揭示了高小庭与朱自治的关系以及反感他的原因。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气鼓鼓的小孩在忿忿地说,你一个有钱的资本家天天吃什么在哪吃跟我没关系,可是偏偏要我去买小吃,这明显是资本家在欺压穷学生!之后还有“快乐的误会”,鸣鼓而攻,化险为夷,人之于味,南瓜之类,殊途同归,士别三日,吃客传经,口福不浅,巧克力,这些标题都简而易懂,一针见血,细细品味别有意蕴。三、关于小说的主题看到有网友说这篇小说是陆文夫先生借写“吃”来反映当时的政治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一直是比较头疼的,借鉴下网友的评述:高小庭在审视朱自冶的过程中也照见了自己。他极其厌恶朱自冶之类的生活方式,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他发表“反吃喝宣言”,不做名菜,实行“大众化”。但菜肴的单调、贫乏,反把自己置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