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浦东新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doc

浦东新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浦东新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三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大力神塑造了他的形态,天神舍马什授予他俊美的面庞,阿达德赐予他堂堂风采,诸大神使吉尔伽美什姿容秀美。”最早记录该传说的文字是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古希腊文D.印度梵文2.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影响是社会性的,人们的觉悟提高了,追求享受的bourgeois意识也逐步成熟起来了。这里的“bourgeois”是指A.工人B.自由民C.市民D.农民3.房龙曾评价道:“基督教是以‘爱’表达了深受压迫、丧失权利的人们的呼声,并传遍了四面八方。”这种呼声最早发自于A.两河流域B.希腊半岛C.巴勒斯坦D.阿拉伯半岛4.据《历史》记载:“人民的统治的优点首先就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名声,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者所期望的“人民的统治”出现在A.汉谟拉比统治下的巴比伦王国B.依法律治国的罗马共和国时期C.希腊“古典时代”的所有城邦D.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雅典城邦5.《史记》记载“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人……武王驰之,纣兵皆叛纣。”这一现象大约发生于A.公元前21世纪早期B.公元前17世纪早期C.公元前11世纪中期D.公元前8世纪早期①③②④6.据载,贞观元年,玄奘请允西行求法,未获唐太宗批准。“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玄奘所到的王舍新城位于(如右图)A.①B.②C.③D.④7.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辖区内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主要原因A.他准备在罗马城邦实行共和制度B.庆祝自己获得“奥古斯都”称号C.聚集力量以抵抗日耳曼人的入侵D.调整和处理辖区内属民之间关系8.主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9.小明喜欢网游,最喜欢扮演某一角色。理由是:他是三国之中立国西南,统治面积最小,在历史上又多被奉为正统的国君。这一角色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10.“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治,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该碑颂扬与期盼的是A.仰慕唐朝盛世,扩大朝贡贸易B.推进唐蕃联盟,保障丝路畅通C.追念唐蕃和亲,增进汉蕃友谊D.加强唐蕃合作,抵御佛教入侵《宋人殿试图》11.观察右图,有资格考试的考生是A.皇帝钦定的新官B.省试合格的举子C.殿试合格的进士D.会试合格的贡士12.《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一书指出:“(当时)中国成功地发现了一种手段,能以最少的直接干预去统治最大数量的人民。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道德观对此发挥了极大功用。”这里的“手段”是指A.践行黄老思想主导下的无为而治政策B.推行程朱理学,要求人们自觉尊理守法C.实行“重文轻武”国策,实行官职差分离的制度D.倡导“除人欲,致良知”,制造以文招祸的恐怖气氛13.“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之心术也。”该文献应选自A.《史记》B.《资治通鉴》C.《史通》D.《文史通义》14.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写道“司马温公作《通鉴》,取千三百余年之事迹,十七史之记述,萃为一书,然后学者开卷之余,古今咸在。”司马温公的《通鉴》A.保留了牧野之战的最早记录B.编录了孔子一生中的主要事迹C.借鉴了《史记》中部分内容D.记载了“靖康之变”详细过程15.据统计1740年时,一两白银换800文铜钱,而到了1828年时,一两银值2500文左右铜钱。导致此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政治腐败,贪官囤积白银B.农业歉收,粮食价格飙升C.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D.闭关锁国,影响中国外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西学东渐”第一人;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位“世界公民”。16.右图是2010年4月上海博物馆举行“穿越400年的中国聚会”展出的蜡像。这位历史人物是A.马可·波罗B.利玛窦C.徐光启D.林则徐17.美国史学家本特利认为,近代沙俄的一场军事上的挫败“清晰地反映了以不自由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的脆弱。”从而需要“实施大范围改组计划”。本特利所言的“军事上的挫败”和“实施大范围改组计划”分别指的是A.君士坦丁堡陷落——彼得一世改革B.克里米亚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