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考点梳.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考点梳.pdf

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考点梳.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0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C.《观沧海》的作者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D.我国古诗体裁非常丰富,如《观沧海》是四言古诗,《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答案】A【解析】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老舍”。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酝酿.(liànɡ)窠.巢(kē)黄晕.(yùn)发髻.(jì)B.水藻.(zǎo)看.护(kàn)花苞.(bāo)棱.镜(lén)C.静谧.(mì)高邈.(miǎo)莅.临(lì)吝啬.(sè)D.卖弄.(lòng)风筝.(zhēng)咄.咄(duō)菜畦.(qí)【答案】C【解析】A酝酿(niàng)B看护(kān)棱镜(léng)D卖弄(nòng)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朗润嘹亮抖擞干躁B.贮蓄喉咙睫毛响晴C.化妆粗犷干涩澄清D.屋檐凄冷碣石蟋蟀【答案】A【解析】干躁(燥)4.下列词语归类有误的一项是()(2分)A.正直清脆弯曲杰出(形容词)B.水藻农夫宏大牌匾(名词)C.赏光高朋贤弟赐教(敬辞)D.攀登荣升坚守出发(动词)【答案】B【解析】B项中“水藻”“农夫”“牌匾”均为名词,“宏大”为形容词,指巨大、宏伟。5.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2分)A.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D.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答案】B【解析】B为比喻,其他为拟人。二、活动题(9分)6.针对“四季美景”的主题,同学们为第一单元设计了整合课内容,请你参与。(1)【四季留清音】同学们要从本单元课文中选取最喜欢的语段录制朗读音频。下面是两段录音小样,“朗读注意事项”中有三处不妥,请你帮助修正。(6分)朗读注意事项语段重音与节奏语调与语气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第①句中“嫩嫩的”“绿“偷偷地”“轻悄悄的”“软绵绵的”的。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绿的”要强调,需重读。要读得轻柔。片满是的。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甲】第③句多个动作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④风轻悄悄连续,朗读时节奏舒的,草软绵绵的。缓,语速放慢。——朱自清《春》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②水何澹澹,山岛【乙】四言古诗的节奏【丙】第①句是一般性的叙述,语竦峙。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④秋风萧瑟,一般为“×/×××”。调要高昂。⑤⑥两句暗含作者胸中洪波涌起。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⑥星汉“澹澹”“竦峙”“丛生”之志,要读得苍劲、有气势。灿烂,若出其里。⑦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丰茂”这些描摹状态——曹操《观沧海》的词语需重读。①【甲】处修正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处修正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丙】处修正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朗读时,节奏轻快,语速略快②四言古诗的节奏一般为“××/××”③第①句的朗读语调要平稳(2)【四季存清景】同学们要征选能代言四季之景的文字,你认为下面哪一段文字更有画面感?可以从颜色、意象、构图或视角等方面简要分析。(3分)【甲】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老舍《济南的冬天》【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示例一】【甲】文。【甲】文的描写突出色彩的对比与搭配,更有画面感。【示例二】【乙】曲。【乙】曲中意象的选取与叠加,能衬托出诗人孤寂无依的悲凉与思念家乡的愁苦,更有画面感。(3分)三、默写题(10分)7.根据提供的信息,写出诗句。(1)古代诗歌中,借景抒情是作者常用的写作手法。曹操《观沧海》中的“,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