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第一章总则为进一步做好2012年的招生工作,深入实施“阳光工程”,规范招生管理,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根据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规定,结合我校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二章学校概况第一条学校全称: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条学校部委代码:13856第三条办学类型及层次: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院校第四条校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大学城文化路678号。第五条历史沿革:学院前身山东省电子工业学校创建于1978年,200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第六条办学条件:学院位于济南市,占地1000余亩,在校生8000人。以山东省为主,面向全国招生。是“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连续8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管理与应用外语系、基础部等5个系部,举办35个专业,形成了电子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自动化与机电技术、商务信息服务等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在省内外具有突出优势的专业群,已成为全国IT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办学条件优越。是国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齐鲁软件园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建有全省信息产业系统唯一一个高技能人才综合性实训基地──“山东省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综合实训基地”。建有千兆校园网,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和资源共享程度。图书编目和流通实现数字化,配备有电子图书系统和丰富的数字期刊。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462人,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坚持质量立校,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每年投入100万元,滚动支持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建有11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软件教研室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强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加强对高职办学理论的探索和把握,顺利通过首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注重学生创新教育,近年来取得国家和省级以上奖励90项,其中2008年11月荣获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及外语大赛组委会首次颁发的唯一特等奖,200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01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山东赛区一等奖。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材施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每年发展学生党员100余人。学生资助体系健全,资助面达到40%。就业优势突出,毕业生整体上一直供不应求,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专升本的比例居同类学校前列。良好的专业素质使毕业生很快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创业精英,并且已经涌现出一批IT业界的领军人物。“十二五”期间,学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确立了“1238”的思路。坚持一条主线,即以内涵建设为主线;突出两个理念,即开放与合作的理念;完善三大功能,即教学、科研、服务功能;建设并完善八大工程,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专业建设工程、素质教育工程、教学运行与质量保障工程、管理改革工程、老校区处置与新校区建设后续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校企合作创新工程。将以创建示范性高职院为引领,进一步转变办学观念,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深化办学内涵,健全办学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机制,打造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应有特色名校、IT强校、示范性院校。第七条办学特色1.立足IT领域的专业设置学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设立电子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自动化与机电技术、商务与信息服务等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突出优势的专业群。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专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IT产业人才培养基地。2.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学院注重内涵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牢固树立“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思想。3.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走产学研之路,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间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度身定制”毕业生;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利用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为学生提供真实性生产环境的实习实训场所;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建立起了“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师队伍,效果良好。4.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院建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素质、职场应变素质、专业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