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己去吧》语文教学设计《自己去吧》语文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己去吧》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己去吧》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2)会写“自、己、东、西”四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3)认识偏旁“学”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学”字头的字;(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5)至少能用三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6)能够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2.过程与方法(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能够完成一篇语句通顺的、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小儿歌或小故事。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5.学生已经认识“氵”、“口”、“心”三个偏旁和“自”、“己”、“吧”、“那”四个生字;6.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7.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教学策略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生僻字(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运用谜语、儿歌、组词造句、加减、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呢?)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如:“过了几天”、“自己去游吧”)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2、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自制教学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朋友,看,它们来了、(贴小鸭、小鹰的图片)老师想通过《自己去吧》这篇课文,让大家对它们有所了解,可以吗?2.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自己去吧3.随机识字:自、己、吧(师:作标记的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谁有办法记住它们?)4.学生说出自己识记上述生字的方法,教师适时鼓励。(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学生说的字或词快速书写在黑板上。)(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标出自然段。2.例举生字: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你还和哪一个没有交上朋友,把他请到黑板上来吧!3.自主识字:谁愿意帮助他们记住这些生字朋友呢?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4.教师学生互出谜语,利用谜语来识字。(强化学字头。)5.学生自读教师在PPT上列出的扩展词语或句子。(教师同时指导个别同学。)6.再读课文。(三)扩读儿歌(学生阅读打印的拓展材料上的“识字通”)(四)口语表达训练要求:一个个生字娃娃手拉手组成了优美的句子,好听的故事,你可以采用说一句话、说一段话,或者编一个小故事、编儿歌等方式来和生字做游戏,至少用上三个今天学过的生字,能多用就更好了。1.学生自己练习。2.反馈说话。(五)指导写字1.学生观察书中生字的笔顺、占格位置。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第二课时(一)片段导入,引出新课1.师:生字朋友要和大家捉迷藏,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2.学生自读PPT上的生字故事。3.指名读。(二)自读课文,理解感悟1.第1自然段(1)学生自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