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领悟及实践.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领悟及实践.doc

对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领悟及实践.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领悟及实践远安县鸣凤中心小学伍定安二十世纪是科技蓬勃发展的一个新世纪,也是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新世纪。要想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现代化人才就必须落脚在课程改革上。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对课程改革有几点浅薄的领悟,愿与大家交流:一、转变教学观念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前题在一本教师用书上我曾拜读过这样一段精辟的阐述:“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主体,教师不应把学生的智慧当作一器具,以抱、喂、灌的形式去填满他,而要视其为一堆可以点燃的煤。思考如何去点燃他。”这不正是对课改目的的诠释吗?同时也是对现在应试教育的批驳。我认为转变观念是落实课改精神的前题。1、自我中心倾向的转变。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情况,而是以自己的角度去审视主体,这种思想与主体教育相悖,具体有以下两种:(1)把教材当成上帝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根据学生的兴趣、个体差异等具体情况而定,而是非常呆板的照本宣科,不追求创新。例如小学中段的作业在一学期中有70℅左右都是用水彩笔绘画。刚开始学生的兴趣还浓,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枯燥。使学生在作画时没有兴趣,也就不能刺激学生动手的欲望,使他们为了完成作业而画,这就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世界——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所以教师留下的作业就不应该是单一的,完全雷同的。应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允许学生有“出格”的现象。例如:一年级上学期的《奇异花草》一课,教师常常留给学生的是将花画出来,而有的学生却喜欢用纸剪贴或橡皮泥、等去将它们制作出来。这时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去完成作业。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片面认为教学是反映教师能力的活动,形成学生配合教师的局面。现在进行的赛课活动特别多,如果评判一节好课的标准与我们的新课程标准相悖,认为好课主要是老师个人的表现。这样就会使教师自然形成教学是反映自己能力的一项活动,学生一定要配合教师把课上好的观念。这样就与主体性相悖而行。给学生的发展设置拦路虎。例如:五年级下册的《有趣的重复》一课中,若是老师反复讲解“骨式”的概念,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从作用和形式上去理解和掌握。让他们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师生观,这里所说的师生观是课堂中师生的定位。在课堂中素意识随时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既发出疑问的主人,探讨疑问的主人,解决疑问的主人,而教师是“导”的主人,导在关键处。即不对学生的活动包办,也不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新发现、性领悟,进而促使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2、思维定势倾向的转变。这是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根本,如果教师在思维上形成了定势,课程改革就好比是一潭死水,春风也击不起半点涟漪。其表现有以下两点:(1)认为同一教材内容只有一种教学思路最好。任何一种教学思路都没有最好的说法,只能说是对于所面对的学生是最好的。任何一种优秀的教学思路都是教者根据所叫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所以在面对不同学生是也应该变其思路。一些优秀教师在面对不同学生教同一内容时都不是用同一种教案。当你面对的班级是从一年级就开始学国画,而六年级上学期有三节课都是关于国画的。学生基础不差,就不能象教没接触过国画的学生那样通过让他们感受毛笔的神奇来激发兴趣。而应该利用他们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自己当老师巩固旧知识,让大家都更自信。老师就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学生又十分喜爱的内容调动他们兴趣。(2)抄袭过去的教案或完全照搬过去的教学思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无时不刻的运动。一位哲人曾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中。”当然我们不能一票否认过去的教案和教学思路,它们也有值得学习的价值。但作为站在教育最前沿的教师应紧握时代脉搏,把握住时代的气息,用最新最好的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在教学中透露出时代气息。(3)教师心中衡量作业的标准成定势在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写实的画。因为很多家长和领导都认为:画的像就是画的好,甚至由此去评价一个老师的优秀与否。使得作业与实际的像与不像也成了教师衡量的标尺。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养成了不动脑筋的习惯,而且想象的翅膀由此被折断,完成作业的过程就变成了机械的运动。据留美博士黄痊愈说:在美国美术课中老师很少使用范画,通常只讲述某个情景,让学生自主地描绘出心中的形象。而老师的评价也没有“像不像”这种说法,而是说“画得好不好……”这看着是一个字的差别,却是大家在评价孩子作品的观念的差别。我们评价标准这样的定势导致学生完成作品时的思维受到限制,使得学生敢想而不敢画。哪一种教学观念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想是不言而喻的。二、在教学中体现课改精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