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30年纵向追踪.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2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统计年鉴》30年纵向追踪.pdf

《中国统计年鉴》30年纵向追踪.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体反映当时中国官方统计的主要“成果"和水平一从内容框架到具体指标,为此《中国统计年鉴》30年纵向追踪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高敏雪徐一丁孙宇《中国统计年鉴》是一个政府官方统计信息发布的重要载体,所刊载的内容可以我们可以将《中国统计年鉴》作为一个观察认识中国官方统计的窗口看待。追溯这些变化,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视角就是,官方统计为社会提供了什么样的“产一、外在特征变化《中国统计年鉴》1981年问世,至!U2008年,已连续编辑出版28本。对各年年鉴做国官方统计内容不断改进、信息量不断扩展、并逐渐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其相关变化开本的变化。1981年本为大32开本,1986年开始改为16开本,2000年再改为大16开本。开本越大,容纳信息量越大,开本的变化反映了统计信息在量·页码的变化。1981年本(大32开本),到2008年扩展到1026页(大16开本)。即使不考虑开本变化,页码数也翻了一番。统计信息量的扩展可见·专题数量的变化。1981年本正文包括13个专题以及2个附录,到2008年,正文专题增加到24个,外加2个附录。专题数增加,直接反映统计内容的扩充。《中国统计年鉴》由国家统计局每年编辑出版,按年度收录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统计数据,是全面反映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从统计角度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官方统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可以多视角多层次地去品’’,沿着时间轴线,该产品在“量”和“质"的方面是如何变化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近30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做了一个文本分析,希望通过纵向解读,系统追踪中国官方统计自身在中国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变化过程。浏览,可以发现一些外在特征的变化,这些变化尽管是形式上的,但仍然可以体现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上的扩展。一斑。1981年本只出版了中文版,此后曾短暂出版过英文版,从1994年开始出版中纪念中国统计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五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文集176·二、从专题设置看内容变化提供一个全景式的描述。作为其窗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近30年中国官方统计内容的不断丰富,首先体现在专题设置上表lYU举了《中国统计年鉴》1981年本与2008年本所包含的专题,从中不难体会,专题设置有了显著的变化。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其过程,我们以年份为纵轴,对专题的人民生活,此后陆续增加了能源、财政、固定资产投资、城市概况、资源与环·接下来按产业分列。起初比较突出物质生产产业,此后陆续扩展并更换名称,英文双语版本。国外数据用户逐渐受到关注。1981年本只出版纸介质版本,自1997年开始,随纸介质版本附赠光盘;目前用户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阅到截至上年年鉴的数据。这是伴随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而发生的变化。1981年本刊布的是当年数据;从1983年本开始,刊布上年数据。官方统计的功能是要通过统计指标及其数值,为特定时期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中国统计年鉴》区分不同专题,覆盖了经济的变化上面:新专题的出现,原有专题的分拆,以及专题设置的不断优化。变化做一个系统追踪,追踪结果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结果。第一,尽管在今天看来,1981年本所包括的专题非常有限,但从基本结构上却为《中国统计年鉴》搭建了一个此后一直沿用的基本框架。该框架的基本逻辑是:·以“综合"统领全书。此后曾增加“行政区划与自然状况"(1986年),但伴随其中资源部分与环境专题合并,该专题再次取消(2008年)。·然后按宏观经济综合性领域分列相关内容。起初仅包括人口、劳动力、物价、境等专题。纪念中国统计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五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文集表1专题设置的变化:1981年本与2008年本比较正文专题:从13个到24个附录专题2个1.综合、2.人口和劳动力、3.物价、4.人民生活、5.1.台湾省主要经济社农业、6.工业、7.基本建设、8.运输和邮电、9.商业、会指标、2.我国主要1981年本10.对外贸易与旅游、儿.财政金融、12.教育科学文化、经济统计指标同国外13体育卫生比较1.综合、2.国民经济核算、3.人口、4.就业人员和职台湾省主要经济社会工工资、5.固定资产投资、6.能源、7.财政、8.价格指标、我国经济社会指数、9.人民生活、10.城市概况、11.资源与环境、统计指标同世界主要12.农业、13.工业、14.建筑业、15.运输和邮电、16.国家比较2008年本国内贸易、17.对外经济贸易、18.旅游、19.金融业、20.教育与科技、21.文化体育卫生、22.其他社会活动、23.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经济社会指标、24。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经济社会指标177·形成当前的各个产业专题: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贸易、旅游、金动。这些专题也可以作为社会服务产业,但从其基本内容看则更具有社会活动、附录,显示无法纳入全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