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研简报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27期(总期第254期)玉田二中教研处编印2011年10月25日教学研究新、旧教材及考纲的对比及高考复习对策玉田二中历史组张志萍2009年河北省铺开了高中新课程改革,2012年高考是我省新课标下的第一年高考。面对新高考。我们应该怎样应对?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复习备考。----认真仔细的对比研究新、旧教材和新课标与旧大纲的差异就显得非常重要;弄清这些变化,有助于把握新教材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也有助于针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教学设计。一、新、旧教材的对比1、从学科内容的编写体例上看旧教材:五本书,三大块。即:《中国古代史》(全一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历史三大块内容。其中《中国古代史》(全一册)为文科学生选修。每一块内容又是按时间顺序,分时期和阶段,每一阶段按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同时讲述。------抓住重大历史事件,讲述其背景、过程;分析其原因、特点和影响。同时兼顾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要求高、难度大是其不足。新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大版块。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突出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考查。2、从教材涉及的内容上看------有增有减:但总的原则是删繁就简,降低难度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必修和选修部分都增加了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内容。而同时又删除了一些对人类文明发展演进影响不大的内容;特别是原来教学大纲中一些“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内容;如a、增强了与社会文明进步联系的内容。如在必修(II)中,增强了“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内容,以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在必修(III)中,增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B、增强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的内容。如在必修(II)中增加了“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等专题,让学生通过身边历史的变化来感悟社会进步,感悟历史发展。C、。增加了适应时代需要的内容。这突出地体现在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增加上。当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加入WTO,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新教材不仅弥补了现行高中历史课程没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而且增强了世界史内容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比重。如必修(I)中增加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内容;必修(III)中增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等内容。使学科功能得到了更好的体现。3、内容上的侧重点有所变化:轻过程,更加重视了原因、结果和影响的分析。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史学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方法。新教材改变了以前以政治史为主的结构,明显加大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等方面的内容。在过去的教学体系中,受过去革命史观的影响,政治史一直是历史话语的主体。在20世纪80年代的史学研究中,这种情况在逐渐改变。整体观或者说是综合史观日益成为主流,加强经济史、社会史的内容正合时宜。从宏观体系方面来看,以专题史来提领国别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由分散到整体的前进趋向,对于学生树立系统的人生观和历史观大有裨益,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与革新精神。学生通过历史必修课程的学习,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为其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在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新课标教材展现的新视点:①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②郡,是中央政府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