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乌龙木齐第四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专项攻克.docx
上传人:小沛****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难点解析乌龙木齐第四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专项攻克.docx

难点解析乌龙木齐第四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专项攻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难点解析乌龙木齐第四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专项攻克试题(详解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B.BC.CD.D2、下列用途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吸附毒气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一氧化碳作燃料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3、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导管连接C.检查气密性D.胶塞塞紧4、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A.AB.BC.CD.D5、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连营B.司马光砸缸C.曹冲称象D.铁杵磨成针6、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①: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B.②: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③: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D.④:粉状的碳酸钙反应更快,说明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7、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的物质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反应Ⅱ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改变C.该成果对氢能源的推广应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D.反应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8、氢能源是未来最清洁的能源,分解水制氢的一种原理如图。下列关于该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Ⅰ的类型为置换反应B.理论上,每生成32gO2,就能得到4gH2C.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仅H、O元素D.理论上,每分解36gH2O,就需向体系内再补充64gSO29、汽车尾气中CO排放严重污染空气并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科学家研究CO在低温条件下的催化氧化取得了较大进展。CO在CuO﹣CeO2催化剂表面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CuO在反应中吸附CO分子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D.CuO﹣CeO2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10、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其中还有一些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火上浇油B.浪里淘沙C.铁杵成针D.木已成舟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天然气是常用的家用燃料。(1)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2)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若天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黄色,锅底会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______(填“调大”或“调小”)。2、水是生命之源。(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净化处理得到的。用______的方法,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利用______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生活中,硬水和软水可以用______检验;可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______组成的。(4)爱护水资源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A.生活垃圾深埋地下B.用喷灌方式浇灌农田C.使用含磷洗衣粉D.用化肥代替农家肥3、下表为几种原子的构成:通过此表,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有:(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图①实验结束待集气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一条即可)。(2)图②观察到烧杯B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3)图③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根据该实验得出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__。(4)图④为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图,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5、如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微粒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该离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2)若B微粒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y=____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设计实验A、C的目的是什么?(2)该小组同学通过一组对比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请描述能支持他们结论的实验现象。7、理解、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是学好化学的基础。(1)某同学按上图所示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
立即下载